中位數和眾數這節內容認識中位數和眾數,并會求出一組數據中的眾數和中位數,重點是眾數和中位數兩概念的形成過程及兩概念的運用。本節課的難點是對統計數據從多角度進行全面地分析。
20.1.2中位數和眾數ppt課件預覽
20.1.2中位數和眾數教學反思
今天用多媒體上了《中位數和眾數》,雖然沒有什么大問題和疑問,但還是有一些知識需要整理和補充。中位數和眾數是根據《數學課標》的要求新增加的教學內容。在平均數不能有效地反映出一組數據的基本特點時,往往選用眾數或中位數來表達數據的特點。
平均數、中位數、眾數這三個統計量雖然都代表一組數據典型水平或集中趨勢的量,但是它們反映數據的特征有所不同。
1、平均數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集中水平,他雖然能完全利用所有數據,但容易受機端數據的影響。
2、中位數反映一組數據的中等水平,他雖然不受極端數據的影響,但不能利用所有數據。
3、眾數反映一組數據的多數水平,特點和中位數一樣。
在本課教學中體現了以下兩個特點:
一、創設問題情景,引發認知沖突。
一開課,我提供了王叔叔去找工作,看到一份超市招聘公告上寫著該超市月平均工資1000元,覺得條件不錯,可當他看到該超市月工資表時,卻有疑問了。同學們,你們認為廣告是否符合實際呢?這是一個生活中的真實問題,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和交流,引起了學生對"月工資水平"的認知沖突,發現單靠"平均數"來描述數據特征有時是不合適的。
二、在分析比較中促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中位數和眾數的概念,我沒有直接給出,而是通過學生觀察、分析、討論,在集體思維成果的基礎上逐步出現的,這樣做使學生逐步體會到這兩個統計量都反映一組數據,但描述的角度并不相同,使學生比較全面、正確地理解所學知識。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思考總結,對不完善的地方再加以補充,充分發揮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作為參與者,我也對學生的認識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