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0課是青山處處埋忠骨,了解一代偉人作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曠達的心胸和無私的襟懷。這里分享是青山處處埋忠骨ppt七彩課堂。
青山處處埋忠骨教案
創新教案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彭、擬”等9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確讀寫“彭、擬”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擬定、鍛煉”等詞語。
2.默讀課文,說說課文的兩個部分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3.從課文中畫出描寫毛主席動作、語言、神態的語句,體會他的內心世界,
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刻領會毛主席作為父親和領袖的常人情感和偉人胸懷。
4.結合課文,說說你對“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理解。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兩個部的內容;從毛主席動作、語言、神態的語句,體會他的內心世界,深刻領會毛主席作為父親和領袖的常人情感和偉人胸懷;結合課文,說說你對“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理解。
教學難點
從毛主席動作、語言、神態的語句,體會他的內心世界,深刻領會毛主席作為父親和領袖的常人情感和偉人胸懷;說說你對“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出示資料,導入新課
1.學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資料,了解毛主席。
2.簡介毛澤東: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后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毛澤東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是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被人們尊稱為“毛主席”。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志也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
3.談話導課: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新的課文《青山處處埋忠骨》,通過課文去了解毛澤東在長子犧牲后做出的驚人決定,感受毛澤東的情感世界。(板書課題:青山處處埋忠骨,學生齊讀讀題。)
二、自主閱讀,學習字詞,了解內容。
1.學生快速默讀課文,學會文中出現的生字,理解文中新的詞語。
2.檢查預習。
(1)課件出示文中生字,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并隨即說說對詞語的理解,教師評議相機引導并小結。
(2)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毛主席的愛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戰爭中光榮犧牲后,毛主席聽聞這個噩耗后極度悲痛的心情和對岸英遺體是否歸葬的抉擇過程。)
(3)這篇課文用序號分為兩部分,每部分分別講了什么?(①毛主席收到長子毛岸英犧牲的電報,內心忍受著巨大悲痛。②毛主席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做出了把毛岸英的遺體安葬在朝鮮的決定。)
三、體會悲痛,感受毛主席凡人的情感。
1.學生再次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標出文中表達毛主席悲痛心情的句子,并在旁邊寫出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2.小組交流,小組長整理并記錄小組同學的發言。
3.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言,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引導。
(1)從見到這封電報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只是一支接著一支地吸著煙。桌子上的飯菜已經熱了幾次。(從毛主席的動作中感受到他失去愛子后的悲痛心情。)肝腸寸斷
(2)岸英是毛主席最心愛的長子,在他身上傾注了無限的父愛。當年,地下黨的同志們冒著生命危險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邊。后來岸英去蘇聯留學,回國后毛主席又親自把愛子送到農村鍛煉。那一次次的分離,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邊來了嗎?這次怎么會……“岸英!岸英!”(從毛主席的語言和神態中體會到他的悲痛心情。)心如刀絞
(3)毛主席用食指按著緊鎖的眉頭,情不自禁地喃喃著。(從毛主席的語言、動作和神態中感受到他的悲痛心情。)肝膽欲裂
(4)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仰起頭,望著天花板,強忍著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無限的眷戀。(從毛主席的動作和神態中體會到他的悲痛心情。)切膚之痛
(5)岸英奔赴朝鮮時,他因為工作繁忙,未能見上一面,誰知竟成了永別!“兒子活著不能相見,就讓我見見遺骨吧!”主席想。(從毛主席的心理活動中體會到他的悲痛心情。)情凄意切
(6)秘書將電報記錄稿交主席簽字的一瞬間,主席下意識地躊躇了一會兒,那神情分明在說,難道岸英真的回不來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見了? (從毛主席的心理活動中體會到他的悲痛心情。)悲不自勝
(7)主席黯然的目光轉向窗外,右手指指寫字臺,示意秘書將記錄稿放在上面。(從毛主席的動作中體會到他的悲痛心情。)黯然銷魂
(8)第二天早上,秘書來到毛主席的臥室。毛主席已經出去了,記錄稿被放在了枕頭上,下面是被淚水打濕的枕巾。(用“記錄稿被放在了枕頭上,下面是被淚水打濕的枕巾”反襯毛主席的悲痛心情。)聲淚俱下
4.你能從這些描寫中找到表示“心情悲痛”的詞語嗎?(不能。)
5.整篇課文中并沒有用我們平時閱讀中見到的表示悲痛的詞語,可是處處可以讓我們體會到毛主席那悲痛欲絕的心情,作者是運用了什么方法,達到了這樣的效果呢!(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活動描寫……)
6.指導朗讀,在朗讀中感受毛主席悲痛的心情。
四、體會矛盾,感受毛主席的艱難抉擇。
1.學生再次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標出文中表現毛主席艱難抉擇的句子,并在旁邊寫出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2.小組交流,小組長整理并記錄小組同學的發言。
3.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言,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引導。
(1)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仰起頭,望著天花板,強忍著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無限的眷戀。岸英奔赴朝鮮時,他因為工作繁忙,未能見上一面,誰知竟成了永別!“兒子活著不能相見,就讓我見見遺骨吧!” 主席想。(通過毛主席的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了解到毛主席對兒子的愧疚以及希望兒子的遺體運回祖國安葬,想和死去的兒子見上最后一面。感受到一個普普通通的父親形象。)
(2)然而,這種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若有所思地說道:“哪個戰土的血肉之軀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為我是國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萬萬志愿軍烈士安葬在朝鮮嗎?岸英是我的兒子,也是朝鮮人民的兒子,就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吧。” (毛主席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決定把毛岸英的遺體安葬在朝鮮。感受到毛主席超人的胸懷。)
(3)秘書將電報記錄稿交主席簽字的一瞬間,主席下意識地躊躇了一會兒,那神情分明在說,難道岸英真的回不來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見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轉向窗外,右手指指寫字臺,示意秘書將記錄稿放在上面。(從毛主席遲疑的神態、黯然的目光和動作中,感受到他巨大的悲痛和艱難的抉擇。體會到毛主席是偉人,也是凡人。)
4.指導朗讀,在朗讀中表達出毛主席當時的矛盾心里。
五、了解抉擇,感受毛主席偉人的胸懷。
1.學生再次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標出文中毛主席做出的抉擇,并在旁邊寫出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2.小組交流,小組長整理并記錄小組同學的發言。
3.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言,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引導。
4.指名朗讀有關內容。
第二天早上,秘書來到毛主席的臥室。毛主席已經出去了,記錄稿被放在了枕頭上,下面是被淚水打濕的枕巾。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5.互相交流對“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理解。
“馬革裹尸”出自《后漢書.馬援傳》,東漢名將馬援曾說“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清代龔自珍將前人的意思推進了一層,因而有了《已亥雜詩之一》中的“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遺骸,在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遺體。“何須”指為什么要,含有“用不著,不用”的意思。“馬革裹尸”就是用戰馬的皮把尸體包裹起來。這句話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個身心都獻給了祖國,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體運回家鄉安葬,那倒無需考慮,即使長眠于異國的土地上又有何妨。這里既是對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評價,又表明了毛主席對兒子遺體安葬問題的態度,即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將兒子葬于朝鮮,充分顯示了他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6.指導學生讀好課文最后的部分。
六、感情朗讀,深化感悟。
1.談話激趣:對于毛岸英來說,毛主席是一位普通的父親,他深愛著自己的孩子;對于國家和人民來說,毛主席是一位偉大的領袖,他深愛著自己的國家和人民。在面臨個人情感和民族大義的艱難抉擇中,毛主席選擇了國家。這是一個平凡的毛主席,這是一位偉大的主席。讓我們帶著對烈士毛岸英的贊頌,讓我們帶著失去毛岸英這位英雄的悲痛,讓我們帶著對毛主席這位普通父親的理解,讓我們帶著對著毛主席這位偉大領袖的欽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七、領悟寫法,完成練筆。
1.細節描寫:細節描寫是刻畫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內心世界,表現人物細微復雜感情,點化人物關系,暗示人物身份、處境等最重要的方法。它是最生動、最有表現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極精彩的筆墨將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惡和盤托出,讓讀者欣賞評價,使文章的描寫更加細膩,豐富。細節描寫在文章描寫中的地位看似閑筆或贅筆,信手拈來,無關緊要,可有可無。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設置和安排,不能隨意取代。一篇文章,恰到好處地運用細節描寫,能起到烘托環境氣氛、刻畫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題思想的作用。運用細節描寫,要為表現人物性格、發展故事情節以及直接、間接揭示作品意義或主題思想服務。細節要盡量典型,富有表現力,能起到以一孕萬、以小見大的作用。細節要真實。真實是藝術的生命。真實的細節,是現實主義藝術真實的前提條件。典型環境、典型性格,必須建立在細節真實的基礎上。離開了真實的細節描寫,就會失去感人的藝術力量。細節還要新穎獨特、有生命力。
2.人物細節描寫可以從外貌、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方面展開。
(1)外貌描寫:即是從人物的體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著、神情、體型、姿態等)進行描寫,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達作者的愛憎,加深讀者對人物的印象。一般包括神態描寫與肖像描寫兩部分。
(2)神態描寫專指臉部表情,描寫時要用表示表情、神態的詞語,例如哭喪著臉,專注的神情等。神態描寫主要描寫的是臉上的表情。
例如:爸爸長著濃濃的眉毛,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總是閃著嚴厲的目光。可能是因為長期從事腦力勞動的原因,額頭上那深深的皺紋和他不到四十歲的年齡很不相稱
(3)肖像描寫:肖像描寫即描繪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飾、打扮以及表情、儀態、風度、習慣性特點等。肖像描寫的目的是以“形”傳“神”,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 描是描繪,寫是摹寫。描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狀 態 具體地描繪出來。這是一般記敘文和文學寫作常用的表達方法。
例如:頭發花白,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 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
(4)動作描寫:動作描寫是刻畫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動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約的,因此,具體細致地描寫某一人物在某一情況下所作出的反應──主要是動作反應,就勢必顯示出了這一人物的內心活動、處世態度、思想品質。成功的動作描寫,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動的進程,可以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時候還能推動情節的發展。
例如:她拿起筷子,向一盤色澤鮮艷的菜伸去,輕輕夾起一片。本來筋脈突兀的手此刻一用力青筋更加明顯。她小心地把菜放入嘴中,細細地品嘗著。
(5)語言描寫:語言描寫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語言描寫包括人物的獨白和對話。獨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動的重要手段。對話可以是兩個人的對話,也可以是幾個人的相互交談。描寫人物的語言,不但要求做到個性化,而且還要體現出人物說話的藝術性。成功的語言描寫總是鮮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動地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
例如:忽然,門外跑來一位中年婦女。她焦急地說:“紅紅,你家有扁擔嗎?”“有。”小紅爽快地答應:“嬸嬸,您要扁擔干什么?”那位中年婦女嘆了一口氣,說:“哎,真倒霉,才挑了幾擔稻谷,扁擔就斷了。”話音剛落,小紅像一陣風似的跑進屋里,拿了一根新扁擔說:“給。”中年婦女一看,是一條新扁擔,就故意問:“斷了要賠嗎?”“不要賠!”小紅干脆地說道。
(6)心理活動描寫:心理描寫是指在文章中,對人物在一定的環境中的心理狀態、精神面貌和內心活動進行的描寫。是作文中表現人物性格品質的一種方法。最常用的是描寫人物的內心獨白,寫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讓人物一無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聲,說出他的歡樂和悲傷、矛盾和愁郁、憂慮和希望,使讀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內心世界。同時也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表明人物的品質或情感。
例如:我心頭不由一顫,忙伸出雙手,牢牢捧住了那嬌小的身軀。這小小的花蕾,還沒來得及綻放生命中的燦爛,就這樣過早地凋零了。
3.《青山處處埋忠骨》這篇課通過描寫毛主席主席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等,把他痛失愛子的悲痛和矛盾的內心寫得生動感人,我們也學著本課的方法,通過寫自己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方面表現做某一件事時躊躇的心理。如考試時遇到了難題,課本就在抽屜里;小明生病了落下了功課,班長建議輪流給小明補課,我應該……
八、延伸交流,拓展知識。
1.抗美援朝戰爭: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27日,美國政府宣布武裝干涉朝鮮內政,派兵入侵朝鮮,并不顧我國政府的多次聲明和警告,把戰火燒到我國東北邊境,嚴重威脅我國的安全。對此,中共中央作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東北邊防軍組成中國人民志愿軍,由彭德懷任司令員,于10月19日跨過鴨綠江,開赴前線,同朝鮮人民軍并肩作戰,抗擊美國侵略者。此后,根據黨中央的指示,全國開展了抗美援朝的宣傳教育活動,全國人民以實際行動熱情地投入到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中。從1950年10月到1951年6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同朝鮮人民軍一起連續發動了5次攻勢戰役,把敵軍趕回到了三八線附近,扭轉了戰局,為停戰談判和取得朝鮮戰爭勝利奠定了基礎。此后,又經過兩年的時間,中朝軍隊以革命的兩手對付侵略者的反革命兩手,終于迫使美國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戰協定上簽字。至此,中國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朝軍隊共殲敵109萬多人,其中美國侵略軍39.7萬多人,擊毀敵機、敵艦和繳獲各種戰略物資無數。抗美援朝戰爭保衛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國的安全,戳穿了美帝國主義紙老虎的本質,鼓舞了我國人民獨立自主建設新中國的信心。
2.毛岸英:
1922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長沙市。8歲時,由于母親楊開慧被捕入獄,毛岸英也被關進牢房。楊開慧犧牲后,地下黨安排毛岸英和兩個弟弟來到上海。以后,由于地下黨組織遭到破壞,毛岸英兄弟流落街頭。他當過學徒,撿過破爛,賣過報紙,推過人力車。1936年,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蘇聯學習。在蘇聯期間,他開始在軍政學校和軍事學院學習,以后參加了蘇聯衛國戰爭,曾冒著槍林彈雨,轉戰歐洲戰場。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毛岸英遵照毛主席“補上勞動大學這一課”的要求,在解放區搞過土改,做過宣傳工作,當過秘書。解放初期,任過工廠的黨委副書記。他雖然是毛主席的兒子,但從不以領袖的兒子自居,相反,總是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和普通勞動群眾打成一片。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動請求入朝參戰,任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部俄語翻譯和秘書。他工作積極,認真負責,迅速熟悉了機關業務。1950年11月25日上午,美空軍轟炸機突然飛臨志愿軍司令部上空,投下了幾十枚凝固汽油彈。在作戰室緊張工作的毛岸英壯烈犧牲。毛主席得知毛岸英犧牲的消息后,強忍喪子之痛,緩緩地說:“打仗總是要死人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已經獻出了那么多指戰員的生命,他們的犧牲是光榮的。岸英是一個普通戰士,不要因為是我的兒子,就當成一件大事。”這是毛主席一家為了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獻出的第六位親人。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青山處處埋忠骨教案ppt預覽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