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數這節內容是需要理解平均數的意義,能計算中位數、眾數、加權平均數,理解“權”反映數據的相對“重要程度”,體會“權”的作用,使學生更全面的理解加權平均數,正確運用加權平均數解決實際問題。
20.1.1平均數ppt課件節選
20.1.1平均數教學反思
“平均數”這節課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夠反映當前中學數學“概率與統計”課堂教學的一些情況.由于教師認識上的不足、教材編排方式上的欠缺、學生考試壓力等方面的原因,導致“概率與統計”課堂教學中“統計味不濃”而“算術味較濃”.
從本節課的實際教學來看,教師能夠通過典型豐富的例證進行概念的抽象概括,對“加權平均數”的概念和“權”的意義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從這點來看效果是不錯的,顯而易見的是本課在實際操作中“算術”的成分多了一些,“統計”的成分就少一些.“平均數”教學設計的核心思想是統計的思想,要讓學生實實在在地參與統計活動,在活動中逐步體會統計的思想.就本節課而言,應該注重引導學生在實際背景下參與統計活動,在算術的基礎上滲透平均數的統計意義和權的意義.教學中應該加強“平均數”統計意義的教學,因此對本教學設計的引例中的問題作如下調整:
(1)談談表格中“86分”所反映的實際意義.
(2)求這兩個班的平均成績,并和同伴交流你的計算方法.
(3)這兩個班的平均成績所反映的實際意義又是什么?
問題(1)中,教師點撥:86分是七年級1班46名學生的數學成績“取長補短”均衡的結果,反映該班46名學生數學成績的“平均水平”.問題(3)中,大家計算的結果83.76分是七年級兩個班級100名學生數學成績的“平均水平”.
在概括得到“加權平均數”的概念之后再回到問題2,設計這樣的一個問題:求得三個郊縣的人均耕地面積所反映的實際意義是什么?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在實際背景中引導學生體會“平均數”的統計意義.
本次課題研討活動,使教師明確在“概率與統計”課堂教學中,要緊緊圍繞概率與統計的思想進行教學設計,引領學生在實際背景中參與統計的活動,在活動中體會概率與統計的思想、從而滲透概率與統計的思想.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