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釘生銹了課件是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的一個小學科學課程,幫助學生們更加了解鐵定生銹的過程,為什么鐵會生銹,生銹之后會有什么變化等等!
教材分析
本課通過引導學生研究身邊十分熟悉的鐵制品生銹現象來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探究鐵釘生銹的原因,并制定防銹的種種措施。學習的重點是能夠制定“影響鐵釘生銹因素”的實驗方案,教材安排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意在啟發小組經歷“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設計實驗、搜集信息、得出結論”的科學探究的全過程,讓孩子們“真刀真槍”地搞科學,提高他們的科學探究水平。
教學反思
一、教學成果
(一)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來回答問題
在教學鐵與鐵銹的不同(從三方面:顏色、光澤度、硬度上比較),上課時只是讓學生說說,有的學生說鐵的顏色是灰白色,表述不準確。反思后,覺得可給每一小組發一根生銹的鐵釘和一根未生銹的鐵釘,叫學生可看可摸去比較鐵和鐵銹的不同。學生親自看見未生銹的鐵釘和和生銹的鐵釘從顏色和光澤度比較很容易,在硬度上,可讓學生從生銹的鐵釘上刮下一些鐵銹,再比較硬度,學生應該也能比較得出答案,這樣效果應該更好一些。
二、存在問題
(一)在教學環節中應讓學生說說假設
原本教學設計中,不讓學生單獨說假設,因為學生要說自己的實驗方案,其中有假設部分,沒有把此環節單獨提出來,而是在匯報實驗方案時一起匯報。在教學中發現有些學生寫的假設不夠具體。比如有的學生說:“鐵釘在有水有空氣的條件下,鐵釘會生銹”。而有的學生則說:“把鐵釘一部分浸入在水里,另一部分暴露在空氣里,鐵釘會生銹”。而第二種假設遠遠比第一種假設要具體,因而可以在此環節讓學生說說后進行比較,而提出具體的假設。
(二)教學應再大膽一些
1、提出開放性的問題
在教學鐵生銹的原因時,應再大膽一些。讓學生說說鐵生銹的原因。答案應該有很多種,也應該是五花八門的,這時應該把學生的答案板書到黑板上,從中說明鐵生銹的原因有很多,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一般與水和空氣有關系,那我們今天只研究與水和空氣的關系,提出控制變量:水和空氣。
2、讓學生說
在提出控制變量:水和空氣后,應讓學生自己說說有什么樣的情況,讓學生自己說出:有水有空氣、有水無空氣、無水有空氣、無水無空氣四種情況。而不是教師講述。
三、解決思路
(一)提升教學機智
在學生匯報完自己的實驗方案后,讓學生評價方案的可取之處,不合理、不嚴謹的地方。此處讓學生評價完后教師也要做一些點評,此處教案是沒有辦法預設的,要看教師的教學機智了。因而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注重提升自己的教學機智。
以上是我在這次教學后的反思,點點滴滴,可能還不全面,但以上是我親自的感受,書寫下來,做以借鑒,以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