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款非常專業(yè)的課件的,適用于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課,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是一節(jié)入門課程,通過這個ppt能夠更好地進行了解學習!
ppt預覽
教學反思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單元是學生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一次過渡,也是學生學習其它立體圖形的基礎,對于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更是一個質的飛躍。課堂上如何引導學生主動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
一、成功之處
1.經歷“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的過程。
課前我就在思考:怎樣引導學生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過渡更有效,因此我在課件的動畫制作上確實花費了不小的精力,課堂開始課件演示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這一系列的過程,學生順利地完成從平面圖形的世界跨到了立體圖形的世界,經歷了這樣一個依靠講授無法達到的效果,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我想:在圖形與幾何知識的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直觀形象確實是其他傳統(tǒng)手段所無法比擬的。
2.智慧從手指尖開始。
教學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多次讓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讓學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等實際操作中不斷積累空間觀念,并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導教學。在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時:我請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學具,摸一摸,說一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他們很容易發(fā)現(xiàn):長方體有平平的面;兩個面相交的邊是棱;三條棱相交的點是頂點。當認識完名稱之后,我組織學生進行了第二次操作:探究長方體特征,把學生分成四人一小組,我引導學生分別從面、棱、頂點三方面去研究,通過在小組內通過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發(fā)現(xiàn)長方體面、棱、頂點的特征。學生在操作討論交流中很快發(fā)現(xiàn)了長方體的很多特征:6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長方體有12條棱,相對的棱長度相等;長方體有8個頂點?多次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讓數(shù)學回歸生活。
在練習中我注重學生靈活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我設計了這樣的一系列的題目:(1)量一量手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實物的長寬高和棱長。并說一說每個面的長和寬。指出哪些是等長的棱,哪些是相同的面。通過練習加深了對特征的理解。(2)知道了一個長方體的長為14cm,寬為10cm,高為7cm,想像這個長方體。讓學生通過想象觀察,發(fā)現(xiàn)長方體棱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了他們的想象能力。(3)長方體廣告箱長5米,寬0.5米,高3米,要用鋁條鑲嵌框架,至少要用多少鋁條?(4)有6米長的鐵絲,要制成一個棱長為40厘米的燈籠框架,夠瞧用嗎?(4)要將一個長30厘米,寬20厘米,高10厘米的禮品盒系上彩帶,至少要買多少彩帶才夠用?這樣的三道練習訓練學生利用求長方體的棱長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達到學以致用。
二、改進之處
本節(jié)課學生比較充分發(fā)揮了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但我也感覺到有很多不足。
1.學生表述特征時欠完整簡練,他們的語言能力的訓練有待于進一步的增強。
2.對于小組討論與回報應多些調控,該引導時要適時地引導,這樣才能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幾何形體的認識。
整堂課我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索建構知識的過程,對于圖形與幾何的知識的教學又是一個有益的探索與嘗試。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