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學第九版pdf電子版是為全國高等學校五年制本科臨床醫學專業第九輪規劃教材,該書編撰嚴謹,內容專業,適合基礎、口腔醫學、臨床、預防類專業使用,歡迎大家在東坡下載!
傳染病學研究范圍
傳染病學研究傳染病在人體內的發生、發展與轉歸;但以研究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作為重點傳染病學還應包括各種感染性疾病;研究領域為各種傳染病的病原學、流行病學、發病機理和病理、臨床表現、診斷、合并癥、治療、預防和預后。
傳染病學第九版目錄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感染與免疫
一、感染的概念
二、感染過程的表現
三、感染過程中病原體的作用
四、感染過程中免疫應答的作用
第二節 傳染病的發病機制
一、傳染病的發生與發展
二、組織損傷的發生機制
三、重要的病理生理變化
第三節 傳染病的流行過程及影響因素
一、流行過程的基本條件
二、影響流行過程的因素
第四節 傳染病的特征
一、基本特征
二、臨床特點
第五節 傳染病的診斷
一、臨床資料
二、流行病學資料
三、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資料
李蘭娟個人介紹
李蘭娟,女,漢族,1947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省紹興縣夏履鎮夏履橋村,感染病(傳染病)學家、中國人工肝開拓者、國家傳染病重點學科帶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醫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第一批成員。
李蘭娟于1947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省紹興縣夏履鎮夏履橋村;1970年被大隊推薦到浙江醫科大學學習;1974年9月—1975年6月在浙江醫科大學基礎醫學系學習;1993年10月—1996年10月任浙江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1996年10月任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教授;1996年11月—2002年6月任衛生部傳染病重點實驗室副主任;1998年3月—2008年3月任浙江省衛生廳廳長、黨組書記;2002年6月—2007年6月任衛生部傳染病重點實驗室主任;200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20年4月任溫州醫科大學病毒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
李蘭娟主要從事傳染病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擅長各類肝炎、感染性疾病、新發突發傳染病診治,尤其是肝衰竭、病毒性肝炎、肝病微生態研究。
科研成就
李蘭娟從事傳染病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40余年,擅長各類肝炎、感染性疾病、新發突發傳染病診治,尤其是肝衰竭、病毒性肝炎、肝病微生態研究。作為中國人工肝開拓者,創建獨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統治療重型肝炎獲重大突破。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態學理論,從微生態角度來審視感染的發生、發展和結局,為感染防治提供了嶄新的思路,還從基因的角度首次揭示腸道菌群與肝硬化的秘密。
首次揭示重型肝炎病人腸道微生態變化規律,闡明了腸道微生態變化與重型肝炎發生、發展的關系,豐富了重型肝炎發病機制的理論;提出B/E值為腸道定植抗力的新指標,為腸道微生態基礎和應用研究提供了客觀依據;成功培育出無菌大鼠(已通過國家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鑒定),建立了無菌動物實驗研究平臺;注重細菌耐藥研究,引領細菌耐藥研究小組發現六個β-內酰胺酶新基因型;率領課題組成功培養分離出SARS病毒并完成全基因測序,系中國大陸第二株登錄GenBank;首次發現PBMC中有復制型SARS-CoV存在,對揭示“非典”的發病機制具有一定的意義。
李蘭娟創建獨特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系統治療重型肝炎(ALSS),使得急性、亞急性重肝病死率從88.1%降低至21.1%,慢重肝從84.6%降至56.6%;主持制定ALSS技術規范作為全國標準,推廣至全國;建立中國第一個永生化人源性肝細胞系;創建四步灌流分離肝細胞新方法;構建新型混合型人工肝;首次揭示重肝腸道微生態變化規律。
2013年3月,以李蘭娟為首的中國科學家在H7N9禽流感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論文《人類感染活禽市場來源的新發H7N9亞型禽流感病毒:臨床分析和病毒基因組特征》在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發表
傳染病是什么
傳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種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動物與動物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一類疾病。病原體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為寄生蟲,寄生蟲引起者又稱寄生蟲病。有些傳染病,防疫部門必須及時掌握其發病情況,及時采取對策,因此發現后應按規定時間及時向當地防疫部門報告,稱為法定傳染病。中國目前的法定傳染病有甲、乙、丙3類,共39種。
傳染病是一種能夠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并廣泛流行的疾病,經過各種途徑傳染給另一個人或物種的感染病。通常這種疾病可借由直接接觸已感染的個體、感染者的體液及排泄物、感染者所污染到的物體,可以通過空氣傳播、水源傳播、食物傳播、接觸傳播、土壤傳播、垂直傳播(母嬰傳播)、體液傳播、糞口傳播等。
傳染病的特點是有病原體,傳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性。有些傳染病還有季節性或地方性。傳染病的分類尚未統一,可以按病原體分類,也可以按傳播途徑分類。傳染病的預防應采取以切斷主要傳播環節為主導的綜合措施。傳染病的傳播和流行必須具備3個環節,即傳染源(能排出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傳播途徑(病原體傳染他人的途徑)及易感人群(對該種傳染病無免疫力者)。若能完全切斷其中的一個環節,即可防止該種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各種傳染病的薄弱環節各不相同。在預防中應充分利用。除主導環節外對其他環節也應采取措施,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預防各種傳染病。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