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轅北轍》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中寓言兩則中的一篇,講的是一個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卻是朝向北方。別人提醒他走錯了,他卻滿不在乎。人們用“南轅北轍”這句成語,來比喻行動與目的相反,也就是“背道而馳”的意思,含有諷刺、批評的意味。下面帶來的是寓言兩則南轅北轍ppt課件,大家可以點擊下面的的士免費下載寓言兩則南轅北轍ppt教學使用。
寓言兩則南轅北轍ppt課件
寓言兩則南轅北轍教學反思
寓言《南轅北轍》的教學首先以理解課題中的“轅”和“轍”入文,然后讓學生在文中找到點出“南轅北轍”的意思的兩個句子,讀讀體會。以為課文基本是對話,所以第二部分是讓學生通過對讀來體會人物的特點。同桌對讀,熟悉課文后,師生第一次對讀,教師讀朋友,學生讀坐馬車的這個人。教師在讀時,把文中的反問句改成陳述句,讀后讓學生比較,通過比較理解朋友的竭力相勸,和反襯這個人的固執,不聽勸。師生的第二次對讀,角色交換,教師在讀時,省去三個“沒關系”。學生認為這樣不能很好地體現這個人的頑固、傲慢和不虛心,因此補上三個“沒關系”,再讀課文。經過這兩次的對讀,學生從人物的言行中體會了人物的特點,既讀熟、學懂了故事,又提高了理解能力,寓意的理解也水到渠成。最后讓學生同桌再對讀,加深理解。
這則寓言故事出自戰國時候,魏王想去攻打趙國的邯鄲,季梁聽到這個消息后,連忙從半路折回,衣服褶皺了也來不及燙洗弄平,滿頭的塵土也顧不得撣掉,匆匆忙忙去謁見魏王。他先說了這個“南轅北轍”的故事,故事講完,又對魏王講了這樣一段話:“如今,你一動就想稱霸為王,一舉就想取信于天下,依仗著大王的國土廣大,軍隊精銳,而去攻打邯鄲,以擴充疆域,抬高聲威,大王這種不合理的行動越多,距離統一天下為王的目標就越遠了。正好比想到楚國去而向北走一樣。”教師把這個寓言故事的出處跟學生一讀,立刻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課后,很多學生來打聽書名,來借書閱讀。我想這已很好地達到了教師的預期目的: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寓言故事,引導高年級學生閱讀更深層次的書籍。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