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課是魯濱遜漂流記(節選),精選了精彩的內容,這里分享是魯濱遜漂流記ppt課件,教學重點是了解名著大意,體會人物的人生態度,激發學生閱讀整本書的欲望。
六年級下冊第五課魯濱遜漂流記節選ppt課件預覽
魯濱遜漂流記教學反思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笛福寫的長篇小說,魯濱遜是書中的主人公,本課是該書的縮寫。魯濱遜因乘船遭遇暴風失事,漂流到荒島,一個人在荒無人煙的小島上戰勝了種種困難,生活了二十多年。
課文按魯濱遜歷險的時間順序記敘,寫了魯濱遜“遇險上島”“建房定居”“養牧種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國”。這些故事情節,處處緊扣“險”,塑造了一位不畏艱險、機智堅強、聰明能干的主人公。
教學本課,要使學生感悟魯濱遜面對厄運的積極的人生態度,并從魯濱遜在荒島上獨立生存的非凡經歷中悟出學會生存的道理。要達到這一目標,關鍵在于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熟悉魯濱遜戰勝各種困難的經歷。因此,應讓學生反復讀課文重點部分,練習講述魯濱遜荒島生存的故事。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談談從魯濱遜的經歷中想到什么,從魯濱遜的身上學到什么。進而討論一下,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人們應該如何“學會生存”,學會競爭。
本課亮點有二: 一、充分體現預習。新教育小學特別重視預習,我結合六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及本課篇幅過長的特點,把預習工作做扎實,把學生一看就會的東西放在課下完成,這樣騰出大量的時間去讀,去體會人物品質,去激發他們閱讀興趣,效果不錯。 二、把課上成共讀一本書的引領課。我校正在開展新教育試驗,而親子共讀一本書正是本次實驗的課題,《魯濱遜漂流記》也正是推薦的書籍,于是,我借此機會,把課直接上成引領課,達到激趣的目的。
不足:課后結合生活談體會時,問題設計得不好,學生不知從何談起。如果把問題改成“你過去遇到過哪些不幸或困難,你是怎么做的,學了本課,你以后再遇到類似問題,又會怎樣做呢?”這樣學生的導向性會更強,就不會冷場了。
魯濱遜漂流記小說內容
魯濱遜·克魯索出生于一個體面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一心想去海外見識一番。他瞞著父親出海,到了倫敦,從那購買了一些假珠子、玩具等到非洲做生意。
第四次航海時,船在途中遇到風暴觸礁,船上同伴全部遇難,唯有魯濱遜幸存,只身漂流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他用沉船的桅桿做了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槍支彈藥等運到岸上,并在小山邊搭起帳篷定居下來。接著他用削尖的木樁在帳篷周圍圍上柵欄,在帳篷后挖洞居住。他用簡單的工具制作桌、椅等家具,獵野味為食,飲溪里的淡水,度過了最初遇到的困難。
他開始在島上種植大麥和稻子,自制木臼、木杵、篩子,加工面粉,烘出了粗糙的面包。他捕捉并馴養野山羊,讓其繁殖。他還制作陶器等等,保證了自己的生活需要。還在荒島的另一端建了一個“鄉間別墅”和一個養殖場。雖然這樣,魯濱遜一直沒有放棄尋找離開孤島的辦法。他砍倒一棵大樹,花了五六個月的時間做成了一只獨木舟,但船實在太重,無法拖下海去,只好前功盡棄,重新另造一只小的船。魯濱遜在島上獨自生活了15年后,一天,他發現島邊海岸上有一個腳印。不久,他又發現了人骨和生過火的痕跡,原來外島的一群野人曾在這里舉行過人肉宴。魯濱遜驚愕萬分。此后他便一直保持警惕,更加留心周圍的事物。直到第24年,島上又來了一群野人,帶著被當成祭品,準備殺死并吃掉的野人俘虜。魯濱遜發現后,救出了其中的一個。因為那一天是星期五,所以魯濱遜把被救的俘虜取名為“星期五”。此后,“星期五”成了魯濱遜忠實的仆人和朋友。接著,魯濱遜帶著“星期五”救出了一個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親。不久有條英國船在島附近停泊,船上水手叛亂,把船長等三人拋棄在島上,魯濱遜與“星期五”幫助船長制服了那幫叛亂水手,奪回了船只。他把那幫水手留在島上,自己帶著“星期五”和船長等離開荒島回到英國。此時魯濱遜已離家35年(在島上住了28年)。他在英國結了婚,生了三個孩子。妻子死后,魯濱遜又一次出海經商,路經他住過的荒島,這時留在島上的水手和西班牙人都已安家繁衍生息。魯濱遜又送去一些新的移民,將島上的土地分給他們,并留給他們各種日用必需品,滿意地離開了小島。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