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免費分享的是2020最新蘇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電子課本pdf,完整的課本內容,是彩色的頁面,完全和出版的書籍一模一樣,方便同學們在網上學習。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目錄
一 兩位數乘兩位數
有趣的乘法計算
二 千米和噸
三 解決問題的策略
四 混合運算
算 “24 點 ”
五 年、月、日
六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七 分數的初步認識(二)
八 小數的初步認識
九 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二)
上學時間
十 期末復習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重點知識歸納
一、年月日
(1)一年有12個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
(2)大月有7個月,分別是1、3、5、7、8、10、12月。
(3)小月有4月份,分別是4、6、9、11。
(4)一個月最少有4個星期日,最多有5個星期日。
(5)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平年的2月有28天,閏年的2月有29天。
(6)通常每4年里有3個平年,1個閏年,公歷年份數除以4沒有余數的一般是閏年,所以說“四年一閏”。
(7)公歷年份數是整百數的,必須除以400沒有余數才是閏年,所以說“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
(8)平年一年有365天,閏年一年有366天。
(9)一年有四個季度,1-3月是第一季度;4-6月是第二季度;7-9月是第三季度;10-12月是第四季度。
(10)平年的第一季度有90天,閏年的第一季度有91天,所有年份的第二季度有91天,第三季度有92天,第四季度有92天。
(11)把普通記時法表示的時刻改寫成用24時記時法,若是中午12時以前,只要去掉時間詞。若是中午12時以后,要去掉時間調后加上12。
(12)把24時記時法表示的時刻改寫成用普通記時法,小于12時的,只須加上“凌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等詞,對于大于12時的,要減去12,得到的差的前面加上時間詞。
(13)記住一些特殊的節日。
1月1日是元旦;3月8日婦女節;3月12日植樹節;
3月15日消費者權益日; 4月5日清明節;
5月1日勞動節;5月4日青年節;6月1日兒童節;
7月1日建黨節;8月1日建軍節;9月10日教師節;
10月1日國慶節。
新中國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
(14)經過的時間-結束的時刻-開始的時刻(若時刻是用普通記時法表示的,且兩個時刻在上、下午的,一般化成24時記時法)。
二、常用的計量單位
(一)長度單位: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二)面積單位: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三)質量單位:
噸—千克—克 1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元
(四)貨幣單位:
分—角—元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五)時間單位:
年—月—日—時—分—秒
1世紀=100年 1年=12個月 1星期=7天 1日=24小時 1時=60分 1分=60秒
三、運算順序
(一)算式中,只有加減法的,應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二)算式中,只有乘除法的,應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三)算式中,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的,應先算乘除法。
(四)算式中,有括號的,應先算括號里的。
四、長、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
(一)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二)1平方厘米大約有一個指甲蓋那么大;1平方分米比一個手掌面積大一些;1平方米的正方形里大約能站12個學生。
長方形周長=(長+寬)×2 C=(a+h)×2 長方形面積=長×寬 c=a×4
正方形周長=邊長×4 s=a×b 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s=a×a
五、分數與小數
(一)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數大;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的分數大。
(二)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
(三)十分之幾的分數可以寫成零點幾的小數。
(四)表述物體個數的1、2、3……是自然數,0也是自然數,它們都是整數。像0.5、0.4、1.2都是小數。小數中的圓點叫作小數點,小數點左邊的部分是整數部分,右邊的部分是小數部分。
(五)比較小數的大小,應先比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就大,整數部分相同時,比小數部分,小數部分大的就大。
(六)小數加減法,計算時小數點要對齊,然后按整數加減法來計算。
有智慧的人未必先天就很聰明,反而更多的是通過后天畢生的努力。現在,我們這些正在求學的學生,當中,有很多人是認為自己先天不足,沒辦法學好,因此悲觀泄氣,無心向學。其實,這是大可不必的,只要勤奮努力,希望就在面前。
相關新聞
我們生活的世界到處都蘊含數學知識。三年級的學生目前正經歷從現實情境中抽象出圖形的過程,他們是天生的學習者,他們在對自然事物、社會現象的接觸過程中,不斷產生新的體驗,并在不斷反復的體驗活動中生成新的感悟。因此,淡化形式,注重實質,強化體驗,鼓勵感悟,是現代教學之道。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