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家帶來的是數字媒體藝術概論ppt,適用于大學藝術系課堂授課,風格簡約新穎,文案豐富,圖文并茂,能夠給教師提供一定的幫助,歡迎下載使用。
數字媒體藝術素材
數字媒體藝術學科設置
“數字媒體藝術”是藝術類專業,與傳統意義上的“藝術”所不同的,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定位學科領域有一定的交叉和細化,是關于媒體領域的,表現方式為數字化的,也就是“換筆”了的藝術類專業。在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中,“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學科門類屬于藝術學的“1305 設計學(可授藝術學學位)”。這是一個新專業,他體現了社會分工的細化、融合和時代的進步與發展。事實上,當我們從工業社會邁進信息社會門檻的時候,藝術家與科學家都不約而同地猛然發現,藝術與科學竟然同處一個載體中,以至于達到密不可分的程度。這種密不可分的現象,幾乎遍及藝術與科學的任何一個領域,舞蹈、音樂、繪畫、戲劇、電影等,一切都離不開新技術,有了新技術,傳統的藝術形式才更加絢麗多彩。藝術需要借助科學技術來塑造形象,創造更新、更奇、更異的藝術效果;科學也同樣需要調動一切藝術手段,證明和推銷自己的新技術,依賴藝術無邊的想象來創新。信息社會為藝術與科學的結合,提供了更廣闊的天地;藝術與科學也在這個廣闊的新天地里,上演著更加引人入勝的一幕。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應運而生,他理所當然地走在了藝術與科學攜手的最前沿。
法國19世紀著名文學家福樓拜在談到藝術與科學的關系時,曾經做過一次非常生動的比喻,他說:越往前走,藝術越要科學化,科學也要藝術化。兩者在山麓分手,回頭又在頂峰匯集。中國當代著名畫家李可染在談到東西方藝術發展時,也打過一個類似的比方,他說:學藝像爬山,有人從東邊爬,有人從西邊爬,開始相距很遠,彼此不相見,但到了山頂,總要碰面的。錢學森曾說:從人的思維方法來看,科學研究總是用嚴密的邏輯思維,但科學工作往往是從一個猜想開始的,然后才是科學論證。也就是說科學創新的思想火花是從不同事物的大跨度聯想激活開始的。而這正是藝術家的思維方法,即形象思維。接下來的工作是進行嚴密的數學推導計算和嚴謹的科學實驗驗證,這就是科學家的邏輯思維。換言之,科學工作是源于形象思維,而終于邏輯思維。也可以簡單地說,科學工作是先藝術而后科學的。這里沒有搬這些偉人出來唬人的意思,但是以他們的經歷和成就以及他們的學識之豐厚,說這些話一定不是空穴來風,應該還是很有說服力的。
“數字媒體藝術”就是這樣一個科學與藝術在一個相當的高度上的結合體。相對于我們一般學生或者非專業人士來講,這個“高度上的結合體”的確很有些陌生和望塵莫及,甚至很可能讓我們的專業人士也常常感到頭暈目眩。這正說明了它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潛力,提示我們身處其中大有可為。但這個“高度上的結合體”絕不是空中樓閣,是高樓就更加需要夯實的基礎。這個“基礎”既要具備傳統的藝術造型和設計能力,又要具備數理基礎;既要具備充滿想象的形象思維,又要具備嚴密線性的邏輯思維。
數字媒體藝術的就業方向
數字媒體藝術是一門以藝術為主、技術為輔,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新興學科,旨在培養兼具技術和藝術的新型復合型藝術設計和制作人才。這是傳統教育人才培養的空白,又是新興產業市場崛起的急需。據業內人士統計:目前我國對數字媒體藝術人才需求的缺口大約在每年15萬左右。數字媒體藝術人才主要在各級電視臺、影視動畫制作單位、傳媒與廣告公司、互聯網公司、數碼藝術公司、展示設計公司、形象企劃公司、多媒體與網頁設計、交互設計、UI設計、產品造型設計等熱門行業就業。無論是實現夢想、施展才華,還是尋找機遇、興趣愛好,投身到數字媒體藝術領域,極具發展潛力。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