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五年級課文走路的人ppt課件,通關這篇課文我們可以學會更多的東西,關于藝術和專注關于創新和探索,可以激發小孩子的無限趣味。
看完課文必備的知識點
分段
第一部分(1--3)通過小女孩的眼睛描繪了《走路的人》別具一格。
第二部分(4)介紹了以米開朗琪羅為代表的西洋雕塑風格。
第三部分(5、6)介紹羅丹創作現代雕塑風格以及他的歷史地位。贊揚了羅丹在藝術道路上不斷探索和創新的精神。
小女孩兒看到了一尊怎樣的雕塑?
沒有頭,沒有手,只有厚實的身軀和兩條粗壯的、堅定的、叉開著像是在走路的腿。
這個走路的巨人為什么沒有頭、沒有手?
他沒有手、沒有頭,因為他正在專心走路哇!
忽略次要部分,突出專心走路的姿態
... ... ...
課文為什么以 “走路的人”為題?
1.課文以“走路的人”為題,題眼是一個“走”字,“走”不僅是雕塑所表現的動作,也是羅丹要借雕塑來表達一種觀念和主張。走,更是指羅丹在藝術上的創新和探索。
2.“走路的人”不僅指羅丹一個人,凡是立志于探索創新的人都可以叫做“走路的人”。
主題思想
《走路的人》通過講述羅丹與眾不同的雕塑創作,表現了他追新求異、敢于打破傳統、不墨守成規的創作風格。
... ... ...
當堂訓練
1.抄寫字詞加拼音4遍。
2.默讀一遍課文。
3.識記你學到的知識。
讀后感
暑假里,老師布置我們閱讀好書。媽媽從新華書店給我買了一套《林良美文書坊》回來。我翻閱著封面,有《早安豆漿店》、《回到童年》、《小太陽》……當看到其中一本《會走路的人》,我不禁哈哈笑起來,這不是很平常的事嗎?正常人不都會走路嗎?難道這個人有特別的走路方式?帶著滿肚子的疑問,我決定先看這本《會走路的人》。
一翻開書,扉頁上就看到林良爺爺寫的“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的卷首語。哦!原來這是一本短篇故事集,一共收錄了三十篇故事。《會走路的人》是其中一篇,也用來作書名了。
從第一個故事開始讀,我發現書中記錄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故事。《兩條魚》一文中,魚塘主人阿忠伯對阿木的寬容,使阿木長大后也成為了一個心胸寬廣,能體諒別人的人;《你的朋友很可靠》一文中,康安對陳孝仁拜托的事非常負責,讓李甲乙贊不絕口。告訴我們要做一個講信用,守承諾的人;《會走路的人》一文中,士凡面對很多的干擾也不放棄自己的閱讀目標,用三年時間,堅定不移地完成了“偉大的閱讀”。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了,一旦確定目標,就要不畏艱難……
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記事冊的故事》。寄萍因為瑣事煩惱不已,把自己封閉起來,困在家中睡地天暈地暗。濟倫給心情煩惱的寄萍一個建議:“把該做的事一件一件記下來,一件一件用心去做好!”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
這次期末考試我的成績不理想,怕回家挨罵,發成績單那天我都過的渾渾噩噩,同學和我說話我都不搭理,老師講評試卷時講什么我都沒聽進去,暑假作業也是一塌糊涂。每天媽媽檢查作業,一看就冒火。我每次都緊張地頭腦一片空白,連最簡單的口算題都不會了。一連幾天,我就處在反復犯錯反復挨批中。真不明白自己怎么會這么笨,為什么很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為什么大人交代的事情我一件都記不住?看了這篇文章我豁然開朗。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有什么大不了?我應該好好分析自己學習中的不足,老師講評認真聽,不明白的大膽問,多找些類似的題目鞏固一下,這樣不就把自己的缺漏都補上了?我碰到一點小小的挫折,就一副天都要塌下來的樣子,不和別人溝通,害怕困難,只會讓自己越來越差。
讀完這則《記事冊的故事》我明白了,每個人都有煩惱都有不順心的事,我們一定鼓起勇氣去打敗挫折,要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我馬上找來一本筆記本,從今以后,我一定要把該做的事都記下,一件一件用心做,不怕苦不怕累,用最大的熱情面對生活。
靜靜讀著這《會走路的人》講述的三十個小故事,我仿佛看到了那個和藹可親的林良爺爺,他帶著老花鏡坐在我的身邊,用一個個小故事告訴我要謙遜,要冷靜,要耐心,要走向幸福……閱讀讓我親近美德,學會做一個美好的人。
點評:文中,能運用故事來展示自己的“感受”。但希望,能點對點,抓住“最”——書中的哪一故事最讓你有感受,最讓你聯想起什么?在“把該做的事一件一件記下來”觸動中,也能呈現一個暑假作業的故事,但是,做錯了與不認真,能否端出一個“作業”來?而不是過于自責。希望案例故事,不在“自責”,而在 “認真”。如果再深入地寫出,因不認真鬧出笑話,甚至是重大事故的社會案例,會使得文章有現實意義。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