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小雪的圖片素材是一組小雪節氣圖大全,小雪的到來意味著天氣越來越冷,溫度下降,快要下雪的天氣漸漸到來,大家應該多注意保暖,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小雪溫暖說說和圖片。
一組小雪節氣圖片說說
小雪節氣微信說說
1. 下課了,我們站在校園里,盡情感受著這場春雪。雪,落在我們的頭上,臉上,手上,讓我仔細看看:雪花是六角形的,晶瑩剔透,上面還帶著細細的花紋呢!雖然都是白的,但它們千姿百態,形狀各異,很可愛的。
2. 窗外的雪,不停地落在我的紙上,我突然感到了生命的虛度。春花秋月,沒有使我止步,這場雪卻使我迷路了。我相信,天使的羽翼就隱在雪中,用科學的顯微鏡只能探到一片虛無。肉質的眼雪地跋涉過久,會導致雪盲,只有暫回紅泥火爐的小屋,溫上一壺酒。
3. 窗外飛舞著雪花,像千百只蝴蝶似的撲向窗玻璃,在玻璃上調皮地撞一下,又翩翩地飛向一旁。
4. 抬頭看天空,雪花們正在空中翩翩起舞。我踩在雪地上,一個人置身于這一片白茫茫的景象當中,仿佛來到了天堂,腳下是軟軟的白云,身邊是可愛而純潔的小精靈。我用我在學校學的舞蹈跟這些小精靈們跳起了舞。
5. 黃昏的雪,深切切的,好象有千絲萬縷的情緒似的,又像海水一般洶涌,能夠淹沒一切,還有一絲揭開藏頭露尾般的裸露感。雪花形態萬千晶瑩透亮,好象出征的戰士,披著銀色的盔甲,又像是一片片白色的戰帆在遠航……
6. 冬天,大雪紛飛。人們好象來到了一個幽雅恬靜的境界,來到了一個晶瑩透剔的童話般的世界。松的那清香,白雪的那冰香,給人一種涼瑩瑩的撫慰。一切都在過濾,一切都在升華,連我的心靈也在凈化,變得純潔而又美好。
7. 雪花漫天卷地落下來,猶如鵝毛一般,紛紛揚揚。輕輕地輕輕地落在房頂上,落在草地上,落在山峰上。一會兒,大地一片雪白,好象整個世界都是銀白色的,閃閃發光。雪落在地上,那么純潔,那么晶瑩,真使人不忍心踩上去。
8. 冬天大雪紛飛,小雪花像一個個小精靈一樣,蹦蹦跳跳的落了下來,給人們帶來了一絲絲寒意。雖然春姑娘已經迫不及待地想上崗了,但冬的使者--雪花卻好象特別留戀人間的美景,久久不肯離去。這不,今天就下了一場很大的雪。
9. 風越來越大了。那朵小云變成了一片白色的濃云,慢慢地升了起來,擴大起來,漸漸遮滿了天空。下起小雪來了。陡然間,落起大塊的雪片來了。風嗚嗚地吼了起來,暴風雪來了。一霎時,暗黑的天空同雪海打成了一片,一切都看不見了。
10. 瞧,冬姑娘把準備了一年的禮物送給了我們。那潔白無暇的六角片宛如一個個墜入人間的精靈。它們那輕盈嬌小的身軀,再配上雪白的衣裳,好似一只只晶瑩的蝴蝶在空中飛舞。它們以鋪天蓋地之勢迅速籠罩了整個大地。一切都被染白了。
小雪節氣的說說圖片
相關新聞
21日,古城天氣轉晴,一掃前些日的灰蒙蒙,藍天白云,干凈清爽,不過氣溫還是較低。今天11點5分將迎來“小雪”節氣,俗語說“小雪封山,大雪封河”,氣象資料顯示,小雪節氣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的節氣。進入該節氣后,氣溫會越來越低,直接表現就是氣溫逐步降到0 以下。
近期我市以多云到晴天為主,具體為:22日白天,多云,氣溫1 ~9 ;22日晚到23日,多云,氣溫1 ~11 ;24日,晴間多云,氣溫1 ~10 。
“冬藏” 這些部位不要露
中醫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說法。冬季養生之道,應以“藏”字為首要原則。那么,冬季哪些部位不能凍呢?從醫學角度講,人體有8個部位最怕冷,對它們進行保暖防護尤為重要。
1.腳部
腳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也有人體“第二心臟”之稱,腎和脾的經脈都起源于腳。由于雙腳距離心臟最遠,血液流經的“路程”最長,血液供應往往不足,當腳部受寒,回心的靜脈血液就會像“塞車”一樣淤滯在腳踝附近,這樣就加重心臟的負擔。所以,人們常說“腳冷,則冷全身”。全身若冷,關節炎、婦科宮寒病、高血壓、慢性胃炎等病邪就會乘虛而入。因此,寒冷天氣千萬不能讓雙腳受涼。
養生建議:冬季,每天用熱水泡腳,促進周身血液循環,使全身都暖和起來。每次泡腳20分鐘,水溫42 左右最佳,對于糖尿病的患者務必由家人兌好水溫,同時可按摩腳掌的涌泉穴,起到調理臟腑、舒通經絡的作用。天氣好時,也可踢毽子、走路,鍛煉下肢、抬高下肢,提高御寒抗病能力。鞋襪最好保暖透氣、吸濕性好。
2.腰部
腰部第二怕冷,它是腎之腑。腎喜溫惡寒,腎氣有溫煦全身陽氣的作用,而全身的正常工作正是靠陽氣。一旦腰部受寒腎氣受損,就會立刻“鬧情緒”,人就會感到怕冷、無力、飲食少。男性會腰膝酸軟,陽痿早泄,女性則容易月經紊亂、痛經等。因此,無論男女天冷時一定要穿中長外衣,不要讓腰部裸露。
養生建議:日常生活中可用雙手搓腰:兩手對搓發熱后,緊按腰眼處(位于第三腰椎棘突下旁開3.5寸凹陷處),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做50~100遍,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
3.頭部
頭為一身之主宰,諸陽所會,百脈相通,一旦受到寒邪侵襲,易引發感冒、鼻炎、頭痛、牙痛、三叉神經痛等。
頭部還是最不善于留住熱量的部位。研究發現,靜止狀態不戴帽子的人,在氣溫15 時,頭部散失的熱量占人體總熱量的30%,氣溫4 時,占60%。所以,天越冷越要給頭部保暖。
養生建議:冬季外出一定要戴帽子,最好是能蓋住前額的,對于“坐月子”的更需要注意護頭。頭部出汗后不要立刻摘下帽子,應先到室內慢慢消汗,避免冷風直吹。秋冬季節也不宜晨起洗頭,以免頭部受風寒。此外,每天清晨梳頭百余次,使頭皮微熱,有利于頭部經絡氣血通暢,促進諸陽上升,氣血不衰。
4.脖頸
頸部是人體的“要塞”,上承頭顱,下接軀干,還是咽喉要道,更是心腦血管的必經之路,這使它“身體”格外嬌貴,一旦受寒,容易導致有肺部癥狀的感冒、頸椎病、咽炎、腦血管等疾病的接踵而來。
養生建議:冬天最好穿立領裝,尤其是老人,外出一定要戴圍巾,對預防頸椎病、高血壓、心血管病有好處。
5.腹部
腹部為人體臟腑之氣結聚之處,腹部受寒易引起腹部經脈氣血瘀滯不通。
中醫有“不通則痛”的說法,有胃病史的人受寒后容易胃痛,經期女性受寒后容易痛經。中年男性陽氣衰弱,受寒后容易出現腸鳴腹瀉。
養生建議:不建議秋冬季穿露臍裝、低腰褲等易使腹部受寒的衣服。老人、兒童及經常胃部不適人群,不妨在出門時多穿一件外衣,夜間睡覺時腹部蓋上被褥,避免腹部受寒;同時可在每晚睡前將雙手搓熱,左手手心放肚臍上,右手放在左手手背上,然后繞著肚臍順時針搓摩腹部約10分鐘,長期堅持可以有效緩解腹部受寒引起的不適。
6.膝部
膝部是人體重要部位,若不注意膝部的保暖把膝蓋露在外面,可導致關節局部肌肉和血管收縮,引起關節疼痛,特別是在南方濕冷天氣里,容易導致寒濕入絡,引發關節炎和風濕痛。
養生建議:保護膝關節的關鍵是保暖防寒,戴上護膝,或選擇膝部加厚的毛褲,注意運動不要過量,尤其騎車出行更需要注意護膝保暖。除了冬季,雨雪天、夏天空調房中也都不能讓膝關節受涼、受潮。
7.鼻子
鼻子也經常裸露在外,如果鼻黏膜接觸冷空氣,黏液分泌會減少,毛細血管會變脆,鼻子的“屏風”作用就變差,從而導致病菌進入肺內,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幾率,導致鼻咽炎、扁桃體炎、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及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養生建議:冬季外出時戴個純棉口罩,但最好不要用圍巾遮擋,以防上面的細菌或織物纖維進入鼻腔。天冷時,可每天按摩鼻翼,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搓熱后,沿鼻梁、鼻翼上下按摩30下。早起前、晚睡前各做1次,可增強鼻部血液循環,提高耐寒能力。
8.背部
背為陽中之陽,如忽視背部保暖,易受風寒之邪入侵,耗傷人體陽氣,導致免疫功能下降。現在許多朋友待在溫暖的室內,卻也難免有事外出,或是上廁所,又或是出門取快遞。這樣后背就會直接從溫暖的空調房里挪到冷風里,容易損傷后背巡行督脈的陽氣。
養生建議:冬天最好加穿一件棉背心或毛背心,天氣好的時候,別忘了給后背曬個“日光浴”,熱流會讓全身舒服。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