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后氣溫驟降,天氣也變得干燥。不少朋友們都喜歡希望寄托在未來,面對新的節氣,希望時光能帶給自己不同的生活和驚喜。本站為大家帶來了朋友圈小雪節氣祝福語圖片素材,有需要的朋友們可搜藏圖片。
二十四節氣小雪圖片素材
朋友圈小雪節氣祝福語圖片預覽:
適合在小雪節氣吃的食物:
1、小雪節氣吃什么傳統食物:糍粑
小雪節氣習俗中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歷十月吃糍粑的習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后所制成的一種食品,是中國南方一些地區流行的美食。古時,糍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糍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有的地方將糍粑制作成圓形,有大有小,象征著豐收、喜慶和團圓。有的地方又稱為年糕,這一名稱也是寓意吉祥如意,人們常說:“年糕,年糕,年豐壽高”。
2、小雪節氣吃什么傳統食物:曬魚干
小雪時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干、儲存乾糧。烏魚群會在小雪前后來到臺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臺灣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到了農歷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
3、小雪節氣吃什么傳統食物:臘味
民間有:“冬臘風腌,蓄以御冬”的習俗。小雪后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干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后,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把多余的肉類用傳統方法儲備起來,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很多地方都有冬季吃臘肉的習俗,尤其是南方城市,更是對臘味情有獨鐘。
小雪過后,香噴噴的臘肉臘腸成了餐桌上受歡迎的美味。怎樣讓炒出來的臘肉臘腸美味鮮嫩呢?訣竅很簡單:首先,要把臘肉臘腸用水先煮一遍。其次,一定要用冷水下鍋煮。這樣才能讓水分緩慢地滲入肉的組織中,讓本來干癟的臘肉臘腸變得更加滋潤。
廣州人最喜歡用臘味來做臘味蘿卜糕、臘味煮香芋,還有臘腸炒蜜豆。在秋冬寒冷的天氣里,打開盛滿臘肉、臘腸的煲仔飯,飯香與肉香撲面而來,兩者融合得天衣無縫,溫暖香糯的煲仔飯就是最適合冬天的美味了。食用臘肉等腌制食品時可適當配些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水果,如青椒、苦瓜、橙子等,既降低了亞硝酸鹽的危害,又增加了菜的營養。
4、小雪節氣吃什么傳統食物:刨湯
小雪前后,土家族群眾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熱烈的氣氛。吃“刨湯”,是土家族的風俗習慣;在“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中,用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稱為“刨湯”,很適合冬季養生食用。
殺年豬開宰年豬的嚎叫聲一出,客人們立刻放下自家的農活,陸陸續續趕來。男客人幫助屠夫把一頭肥豬剝得白白凈凈,女客人幫廚,一時間農舍炊煙繚繞,喜氣盈門。
屠夫剛把年豬剝凈“凈邊”往案板上一擱,好客的主人就吩咐屠夫,砍下一塊足足5kg多的刀頭好肉做“刨湯肉”。轉眼功夫,排骨蘿卜、回鍋肉、腸肝肚肺、豬血旺,油亮香濃的“刨湯肉”菜肴擺滿了桌面。一頓豐盛幽趣的“刨湯肉”酒席,滿桌的酒席,清香四溢。
5、小雪節氣吃什么傳統食物:羊肉
“冬天進補,開春打虎”,大雪提醒人們要開始進補了,進補的作用是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健康過冬。老南京大雪進補愛吃羊肉,驅寒滋補,益氣補虛,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御寒能力。羊肉還可以增加消化酶,幫助消化。專家建議,冬天食用羊肉進補,可以和山藥、枸杞等“混搭”,營養更豐富。
至于北方民族,這個時候已相當寒冷,像是在包頭地區有句俗諺說“小雪殺豬,大雪宰羊”,大雪季節到,就是殺豬準備年貨的時刻。這個時候,無論誰家宰殺牲畜,親朋好友都會來幫忙,東家準備食物、小酒、小菜宴請,因此小雪、大雪季節都是家族親友們敘舊聯絡感情的時刻。
小雪節氣的由來:
小雪節氣到“小雪”是反映天氣現象的節令。雪小,地面上又無積雪,這正是“小雪”這個節氣的原本之意。古籍《群芳譜》中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這就是說,到“小雪”節由于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變為雪,但此時由于“地寒未甚”故雪下得次數少,雪量還不大,所以稱為小雪。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時間和程度,小雪和雨水、谷雨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