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款專業的汽配商城軟件,通過這個app你可以搜索各種汽車配件然后在線購買,還可以去線下合作商家免費安裝,價格實惠,品質有保障!
隨時在線了解各類不同的汽配交易手機軟件,在這里可以隨時了解實時在線購買不同汽配商品的便捷,而且包括的各類商品很多,你可以更精準的在線選擇你想要的商品進行購買,同時針對最全的貨源信息及時了解,用戶享受到各類管理服務也會更加的周全化,其信息更佳,用戶了解更快捷。
1、多種不同的交易信息可以更精準的了解,享受到的各類管理服務更快捷。
2、針對各類優質的貨源信息及時的了解,用戶享受到的管理服務功能更全面。
3、多種最全的信息及時的在線查看,更好的享受到管理服務帶來的各類簡潔。
1、線上預訂購買相關商品以及維修服務;
2、為線下汽配城和汽修廠提供交流、進貨的系統;
3、汽配城商家可以在該系統中發布自己線下的汽配商品;
4、先關資訊定時更新;
5、汽修廠用戶可以通過該系統與汽配城商家互動、電話聯系并購買產品。
對汽配企業來說,倉庫管理可以算是一項很重要的環節,同時也是管理的一大難題。倉庫經常出現有貨揀不出、揀貨出貨慢、經常發錯貨等現象。這些問題既讓倉庫管理人員感到困惑,又讓客戶產生抱怨,更讓銷售業務受到了影響。這些有時候并非是倉庫管理不到位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倉庫基礎工作未做到位所致。而在倉庫基礎工作中,庫區規劃又是最基礎的工作。
大家都有到超市購物的體驗,購物者即使不熟悉超市里面的商品,一樣可以快捷準確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這是為什么?
之所以能夠做到這樣,正是因為超市內部規劃及商品規劃做得好,標識醒目,指引清晰,而且同類商品通常在鄰近貨架,關聯商品通常在相鄰區域。
從理論上理解,如果倉庫能夠像超市一樣做好庫區與商品規劃,哪怕倉管員不熟悉商品,同樣可以進入庫區快捷準確地完成揀貨。
因此,管好倉庫,做好事前的庫區規劃是很有必要的。結合整車配件經營特 點及實際工作體驗,庫區規劃應該從定位的前瞻性、布局的功能性、商品的結構性、投入的經濟性、作業的功效性這五個點進行考慮:
01
定位的前瞻性
是指事前對庫區規模進行估算,對存貨總量要有個預期的評估,要有前瞻性地評估每平米占地面積最大存貨量,力求實現存儲最大化,而不是實際能存放多少就算多少。有了這個指導思想,就會對倉庫存儲總量有個心理預期與參照標準。
據了解,大多數汽配商的倉庫單位占地面積存貨量水平,一般在2000元/平米左右,水平較高的在3000元/平米左右,達到4000元/平米水平的不多。
一般情況下,庫區面積有1/3被用作非倉儲功能,也就是說只有2/3可以用作倉儲功能,10000平米庫區實際單位占地面積存貨量應達到近6000元/平米。
若該倉庫內空最低高度允許搭建三層貨架,那么該倉庫最大存貨量就可達1.2億,假如按1.5倍庫銷比計算,該倉庫可滿足該汽配商實現8000萬月銷售規模的需求。當然,在實際操作中,做到庫區存儲最大化,既取決于定位標準的高低,同時也取決于自身庫存數據分析的結果。
02
布局的功能性
在這僅是探討庫區內部布局,因此主要是探討入庫、在庫、出庫三大作業板塊中的在庫板塊。在庫作業板塊的布局,實際上就是對倉庫的數量、規模、位置、設施、通道等各要素進行科學規劃和整體設計。
庫區布局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或標準進行規劃,可以有多種布局,但大致有兩種模式。
一種模式是,整體上劃分為貨架區、堆貨區、周轉區、廢品區四大功能區,每個功能區再劃分為若干個倉庫。這種模式的優點在于整體布局統一,而且規劃一步到位,功能區可以集中連片,揀貨作業效率較高,但其不足之處是一次性投入較大。
第二種模式,庫區布局通常可以分為二個層面進行。首先是將整個庫區劃分為若干個倉庫,具體分多少個倉庫應根據自身確定的劃分倉庫規則及商品類別區分來確定。建議每個倉庫不超過2萬個品種,并且按保管貨物量人均1200個品種的標準配置倉管人員,這樣既可以保證每個倉管人員的工作負荷合理,又可以保證倉儲管理質量的要求;其次是劃分每個倉庫的基本功能區,倉庫的基本功能有通道、辦公區、工具區、保管區,其中保管區可細分為驗收區、整貨區、散貨區、備貨區、打包封裝區、復核區、廢品區、退貨區等。而實際上并不需要細分這些功能,廢品可獨立設立專庫,驗收區、備貨區、復核區、打包封裝等功能可合并為收/備貨區,因為該區并不用于存儲,只作周轉使用。
因此,一般情況下,各個倉庫庫區內只需要劃分辦公區、工具區、收/備貨區、貨架區、堆貨區、通道等最基本的功能區域,這些功能區域必須劃線標識,其面積視各倉實際確定。
03
商品的結構性
一個稍具規模的汽配企業,其經營的汽配品種少則五六萬多則十幾萬,且品牌繁多、型號龐雜、產地不同、形狀各異,這些獨有的特點決定了汽配倉庫規劃的復雜性。因此,在庫區規劃時并沒有統一或者通行的標準,也不存在哪種方式更為合理科學,具體應根據企業自身需求以及庫區布局的模式等綜合因素來確定。
大多數汽配商往往采取多種標準而非單一標準,有的按供應商或產地分類,有的按配件類別分類,有的按配件結構分類,有的按車型分類,有的按配件進出倉頻次或數量分類,有的按配件形態或重量分類。
網友評論
支持( 0 ) 蓋樓(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