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愛移山游戲是款休閑的經(jīng)典神話的游戲,全新的頁面設計,還有經(jīng)典的點擊式的玩法,游戲的劇情內(nèi)容也帶有一定的笑點。
很久以前,有個叫愚公的老頭,家門口有兩座大山,十分影響生活。于是他決定帶領(lǐng)子孫,集合大家的力量把山移走,結(jié)果遭到智叟的嘲笑,愚公并不在意,繼續(xù)移山。愚公憑借執(zhí)著的精神和毅力終有一天能完成移山。。。
-操作簡單,只需要點點點就能不斷升級。
-子孫越多,移走的大山越多,移遍各大名山。
-愚公和智叟的經(jīng)典對決,劇情搞笑不容錯過。
-收集愚公族譜成員,解鎖子孫形象。
1、為了搬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愚公勤于繁殖子孫大軍。
2、蔑視愚公繁殖力的智叟,惱羞成怒,血腥屠殺愚公子孫。
3、勤勞的愚公不斷與智叟進行殊死搏斗。
4、解除古代魔法和未來科技的封印,只為繁殖更多的子孫。
游戲初期,玩家將通過不斷的點擊愚公的茅草屋,來生育兒孫,不過在不停的點擊屏幕生孩子的同時要需要一些思考,比如如何在每秒手動生子的同時讓子子結(jié)合從而自行“繁殖”后代。
玩家需要通過獻祭一定數(shù)量的兒孫解鎖更高級別的功能,比如“草叢”,能大量提高兒孫的自動產(chǎn)出而非純手動。
而作為嘲笑愚公的智叟在游戲中講扮演一個破壞“生孩子”大計的壞蛋。每當你生一定數(shù)量子孫,或者你正在進行生育動作時,他都會不合時宜的出現(xiàn),并且對你的兒孫造成毀滅性打擊。
對付智叟其實很簡單,你只需要在他出現(xiàn)時,輕輕點擊,就可以制造電流將他趕跑,或者直接去商店獻祭兒孫做出電池自動對抗入侵者。愚公移山并不難,因為有了玩家的幫助山總有一天會鏟平的~
愚公移山
這個成語都聽過, 上學時都學過。
愚公移山, 對我們是什么啟示? 是說明了什么?
是說要不屈不撓、堅持不懈、人定勝天嗎?
可以這么說、可以有這方面的意思。 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 這樣解釋也是好的、對我們有幫助的。
然而這是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 即作為中基層、已經(jīng)有英明偉大的領(lǐng)導、確立了正確的目標、跟可行的路徑之后的情況下。 如開國偉人給我們找到了正確的方向和道路。
然而很多時候、很多事情, 并沒有人告訴好了目標路徑。 要是一個人隨便告訴你目標路徑,敢隨便信嗎?
特別是當你站到高層, 或者自己決定要做一些事的時候, 目標如何確定、方向路徑在哪, 別人都沒法告訴你。
這時候要是只有愚公移山的話, 那可能會走向毀滅、把別人也帶坑里。
回到主題, 那么愚公移山的故事, 是講了什么? 真正的啟示是什么?
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同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遣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山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馀力,曾不能悔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不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蛾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不翻譯了,看不懂也沒關(guān)系, 故事都知道
愚公移山這個故事, 出自《列子 湯問》
列子一書才六章, 不多
先列個提綱, 這樣思路清晰一點、也比較容易看懂。
愚公移山的出發(fā)點; 采取的方法、原理; 碰到的困難; 如何解決的; 最后結(jié)果如何; 提綱大概這些吧
出發(fā)點: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出入的時候要繞一圈不方便
采取的方法:
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遣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三個人拿簸箕把土運到渤海之尾。 后來一個六七歲的小孩蹦蹦跳跳來幫忙。 一年運一趟。
碰到的困難: 以殘年馀力,曾不能悔山之一毛。
解決方法思路: 就是最著名的一句,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最后結(jié)果: 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出入沒有障礙了、方便了。
是達到了想要的結(jié)果。 然而是子子孫孫把山運過去的嗎? 不是的。
帝感其誠,命夸蛾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
是更大的力量,把兩個山負過去的。
從表面看, 愚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三個人,加一個六七歲的小孩, 用一年才往返一次的極低效率, 反倒實現(xiàn)了轉(zhuǎn)移兩座大山的偉大結(jié)果。
我們都會跟智叟一樣,感覺不可思議:
愚公這么少的人、這么沒腦子、這么低的效率, 為啥能成功?
我這么聰明、我想的方法肯定高效更多, 為啥不是我成功? 太沒天理了吧?
所以人是怎么成功的、怎么賺到錢的, 很多人自己也莫名其妙。
簡單來說, 就是要做順應道的方向的事、為無為、選對方向,道自然會給你結(jié)果成就。
細細說, 還有幾點是愚公做的不錯的。
第一個: 六七歲的小孩跑來幫忙。
這一點是不容易的。 首先說明氛圍好, 小孩子都覺得開心。
然后小孩子代表未來。 未來已經(jīng)追隨了愚公, 代表愚公擁有了未來。
第二個: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 一個是對方懼, 大概是找到了對方弱點。 另外懼其不已,對方不會覺得誤打誤撞不成氣候。
第三個: 帝感其誠。 讓帝感受到誠意、讓道感受到誠意、讓人感受到誠意。 也是厲害的地方。
這三點, 是愚公做的不錯的。
再看下《列子 湯問》全文, 文章中為啥選這個例子、整篇文章是想說什么?
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獻錕铻之劍,火浣之布。其劍長尺有咫,練鋼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布則火色,垢則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皇子以為無此物,傳之者妄。蕭叔曰:“皇子果于自信,果于誣理哉!”
這是《列子 湯問》最后一段, 說西戎獻了一把削鐵如泥的劍、一個火燒不壞的布。
皇子以為無此物,傳之者妄。蕭叔曰:“皇子果于自信,果于誣理哉!”
皇子不相信能這樣, 蕭叔的一句話點題了: 皇子自己眼界有限、見識少,沒見識過的東西就都不相信能存在。
愚公移山也一樣, 移走兩座大山,很多人看似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結(jié)果卻是可以辦到的。
怎么做到的呢?
經(jīng)過我們的分析, 愚公采取的方法未必正確,效率也很低,但是冥冥中符合了道的方向。
愚公自身是完不成的, 但是道幫他完成了。
見識到道的威力,依道而行,你也能完成很多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情。
要分析的說完了。 簡單說,想表達的就是: 確立的目標和方向一定要符合道。方法未必要多好,只要是符合道的,就都能有結(jié)果能實現(xiàn)。
不過也要避免投機主義、投降主義。
以為道不可能這樣就投降了,就像建國前夕投降國民黨、日本投降前一天當漢奸。
所以愚公個人的信念堅持精神, 在大多數(shù)時間對大多數(shù)人還是很有意義的。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