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幫手手機版app是一款實用的醫療助手軟件,在上面用戶可以預約醫院掛號,隨時查看醫院信息,病例信息,設置就診提醒等等便捷功能,還可以了解各種醫學基礎知識。
麻醉藥分為兩大類:一是全身麻醉,即通過呼吸道吸入或靜脈注射到體內使全身麻醉的藥物;另一類是局部麻醉。即適用于手術局部區域的麻醉藥。
從麻醉藥的作用上講,全身麻醉藥從呼吸道吸入或經注射到人體后,隨血液循環迅速到達大腦,使中樞神經麻痹,病人失去知覺而產生全身麻醉。局部麻醉藥是指用于手術局部的麻醉藥,阻斷局部神經傳導。使手術部位的疼痛刺激不向大腦傳遞。達到抑制疼痛的效果。 在談到麻醉藥對人體的危害時,任何一種藥物都有利有弊,麻醉藥也不例外,它對人體是有一定危害的。如全身麻醉藥可抑制大腦功能,影響呼吸,導致缺氧,甚至可導致循環衰竭而心跳停止。局部麻醉藥雖說作用在局部,但毒性較大,一旦出現中毒同樣可導致呼吸心跳停止,這僅僅是麻醉藥本身的副作應。
因為孩子的各個器官發育還不完善,身體代償功能較成人差一些,所以更容易發生麻醉意外。因此,對年齡較大的孩子而言,如果在手術中真的能配合,能不麻醉當然還是盡量不麻醉的好,這樣安全系數會相對提高。但對于較小的孩子確實只有通過麻醉才能順利完成手術的,家長則完全不必擔心影響孩子的智力而拒絕麻醉。當然,麻醉藥作為一種特殊的藥物也有一定的副作用,麻醉過程也不是一根針插進去讓孩子睡了這么簡單,需要專業的麻醉醫生在認真選擇適應癥和掌握好藥物劑量后才能安全使用,而且手術中需要具有高度責任心的麻醉醫生仔細觀察患兒對藥物及手術的反應,同時對可能發生的意外能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只有這樣才會保障手術順利進行,又能盡量減少和避免意外的發生。
有句俗語說“外科醫生治病、麻醉醫生保命”,這句俗語很到位,形象描述了麻醉醫生在一臺外科手術中的重要作用。
麻醉醫生被譽為“無影燈下的生命保護神”。
據統計,每10000個應用全身麻醉進行手術的病人中至少有一個或兩個病人會在手術結束前醒來。
美國電影《奪命手術》中主角進入麻醉狀態后,卻在手術過程中恢復了知覺……這絕對是難以言述的巨大痛苦和可怕經歷。
麻醉藥注射過量可以導致中毒反應,主要累及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
以表現為頭痛,頭暈,麻木,血壓下降,心慌,胸悶,發憋,氣短,甚至出現意識障礙等。應該及時處理,避免引起嚴重反應。
從病人進入手術室一開始,麻醉師就會建立靜脈通道,術中輸液量較大,所以選用的穿刺針也比病房要粗。病人全身麻醉開始到手術結束時,靜脈麻醉藥(常用的是丙泊酚)會一直通過靜脈輸液泵來以相對恒定的速度通過靜脈通道進入機體,同時,吸入性麻醉藥(如七氟烷)也會通過麻醉機的作用由氣道進入人體,保證在全身麻醉病人在術中一直處于麻醉狀態,不會醒來。
同時,肌松藥會根據情況隔一段時間注射,保證病人的肌肉處于松弛,這既是為了機械通氣的需要,同時很多手術(尤其是腹部手術)對肌松要求很高,麻醉醫生會時刻關注手術進展,繼續追加肌松藥,保證肌松。 麻醉醫生有很多方法觀察全身麻醉病人是否會突然醒來。麻醉機會有各項指數,如果病人有醒的趨勢,氣道壓力,呼吸曲線,ETCO2(呼氣末二氧化碳)都會有變化,血壓可能會升高,術者也可能會報告“患者好像動了”,這些變化監測儀器都會有報警。同時BIS監測(腦電雙頻指數)現在也廣泛應用于術中監測病人的意識深度,如果BIS忽然升高,也會提示病人有清醒的可能。此時,麻醉醫師會增加麻醉藥劑量,或者增加使用肌松藥,加快輸液速度,通常幾十秒時間監測指標就會恢復正常。
網友評論
支持( 0 ) 蓋樓(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