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的賽博朋克紅世界觀壁紙,可以輕松體驗免費的賽博朋克紅世界觀狀況哦,這個是中文電子版本,沒有賽博朋克紅就肯定沒有賽博朋克2077,按照賽博朋克紅桌游世界觀的背景來出來的。
賽博朋克紅部分預覽
賽博朋克2077介紹
很多人第一次接觸賽博朋克是在電影院觀看了《銀翼殺手2049》,被電影里人機共生的世界、光怪陸離的霓虹燈、繁華城市里的小市井等視覺元素所吸引,但大部分人其實并不知道“賽博朋克”這個概念到底是什么……只是有“仿生人”和“霓虹燈”這些視覺元素就叫“賽博朋克”嗎?
賽博朋克(cyberpunk)這個詞拆開看,其實很好理解——Cyber多作為前綴,大多與計算機相關,指利用電子設置和工具進行控制;Punk就是朋克,這個詞我們熟悉多了,除了朋克搖滾,最主要還是指的搖滾里那種反傳統、反體制的內核精神。這兩個看起來八竿子打不著的詞拼接在一起,就有內味了——既高科技,又反傳統。
相關資訊
一、賽博科技:人機合一
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賽博朋克”的科技元素,那就是“人機合一”。
隨著二十世紀下半葉的科技高速發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賽博人(Cyborg,也譯為賽博格、改造人)和腦機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 VR)等賽博朋克的標簽技術陸續誕生。在這其中,我們如今最熟悉的“人工智能”,其實早在上個世紀中葉就已被艾倫圖靈(Alan Turing)等學者構思了基本概念,隨后通過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 ML)專業的發展,演化出了如今被廣泛應用的神經網絡(Neural Network)。而賽博人,則在20世紀60年代被提出,其目的就是為了討論當人類進入太空后、面對完全異于自身原有生態的極端環境時,通過外接機械設備增強生存與活動能力的可行性。至于腦機接口技術,則在70年代由一向以腦洞清奇著稱的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項目局(DARPA)首先立項開發,試圖利用神經電生理的技術手段,直接從大腦讀取神經元的活動信息,將其解碼之后直接輸出為操作機械設備的指令。至于虛擬現實,同樣也不是如今才誕生的“新技術”。早在冷戰時期,VR訓練艙就已被華約和北約雙方用于訓練各自的戰斗機飛行員了。
這些在八十年代時最為尖端的技術,被當時最出色的科幻藝術家充分吸收融合,成就了賽博朋克最早的一批開山經典——《真名實姓》《銀翼殺手》和《神經漫游者》。面對科技的革命浪潮,這些創作者敏銳地意識到了裹挾其中的人性撕裂與異化。腦后插著電極線、身上裝著機械義體、隨時可以接入虛擬現實“賽博空間”與人工智能相愛相殺的賽博朋克角色,第一次以如此直接的感官沖擊,向讀者展示了當代社會人類高度異化的本質。
如果我們拋開科幻作品中將人類個體與機械直接連接的夸張“黑科技”,而將視野放到“人類”的層面,就會驚訝地發現,人類作為一個整體,早已是個“賽博人”了。從砸開石塊、點燃烈焰的那一刻起,人類就已經讓手中的造物成為了與自己融為一體的延伸,以對抗第四紀冰河期的嚴酷自然選擇。而進入文明時代后,圍繞人類本體的具體機械和抽象概念越來越多、越來越強。如今的我們,反更像是社會大機械中的血肉零件,而非自己造物的主宰。
賽博朋克作品中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半機械賽博人角色,恰恰就是在隱喻我們——所有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智人(Homo sapiens)。
二、朋克精神:高科技,低生活
這種被自己造物的異化,在讓我們力量空前強大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自我認同危機。而驅動這種渴望的根源,就是對自己靈魂所棲居的名為“現代社會”的外殼,抱有的深深焦慮和不安。
當你賴以生存的一切外部資料都不再只屬于你,而是基于整個社會的生產活動時,究竟什么才是你自己?特別是當這些“外部資料”甚至開始通過信息技術變成與你融為一體的“內部資料”時,個體和群體、自我和社會的邊界究竟在哪兒?
而現實中的人類,卻在主動把自己一步一步地裝進了這個巨大的“機殼”之中。生活在今天的我們,已經離不開手機、網絡、空調、汽車、抗生素和抽水馬桶了。可以想見,以后我們離不開的東西,只會更多。而唯一不曾改變的,就是相對于飛速科技發展來說幾乎停滯的人類本性。
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深刻、最可怕的矛盾。
我們的本能,只是自然演化下用于適應石器時代狩獵采集生活的行為集合。隨著文明的發展,人性與科技的割裂,變得愈發深刻,帶來的痛苦與毀滅,也愈發劇烈。人類文明史螺旋上升的發展曲線,就是科技生產力拽著原地打轉的人性不斷加速爬升后留下的燦爛航跡。
賽博朋克的“朋克”叛逆感,就源自作品中彌漫著的“高科技,低生活”氛圍。科技的發展雖然帶來了物質上的絕對增量,卻無法抹去人類社會內部的裂痕,甚至會反過來讓人性變本加厲地暴露、扭曲、膨脹。科幻黃金時代那些曾經寄托著人類理想與希望的星海巨艦,已經被現實的重力拉進洛希極限、解體墜落,化為賽博朋克作品中晦暗逼仄的高科技寨城。這里往往空有無盡的廉價高科技產品,卻依然有著高度割裂分化的不平等社會、只手遮天的官僚企業以及通過技術對人變本加厲、無孔不入甚至神不知鬼不覺的壓迫、剝削與控制。相比之下,以冷酷壓抑著稱的《1984》,甚至顯得有些笨拙可愛了。
但是,這種科幻作品中的未來,為什么看起來那么熟悉呢?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