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冬至即將到來,我們在這不平凡的一年里迎接著冬至的來臨。這里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冬至祝福語圖片帶字,各種帶字的圖片祝福可以發一下朋友圈,或者給你的好朋友發過去祝福他們!
冬至祝福語圖片帶字大全
冬至祝福語
1、冬至這天飄零的每一片雪花,都有我對你的問候與祝福。
2、冬至時節,我以雪花為音符,以思念為樂章,以祝福為伴奏,以真情為點播,為你唱出幸福之歌,伴你人生輝煌之路,祝你在這個冬季紅紅火火,興旺發達,榮耀四方!
3、趕走了夏的燥熱,送走了秋的落寞,輕輕地冬至腳步近了。天氣變寒,可愛的你該保重身體了。
4、冬至這天,北半球晝短夜長,這天正是陽氣初萌而冬盡春回的日子,所以稱之為”冬至”。愿朋友們在這寒盡暖溢的日子里,永遠洋溢春意,心底駐滿暖意。
5、漫天的雪花是飛舞的音符,以思念譜成樂章,用祝福奏出期盼,帶給你歡樂,祝冬至團圓,溫暖溢滿整個冬天!
6、冬至之日,新年伊始之際,祝福您和您的家人:吉祥、如意!
7、又到冬至,祝福如期而至,思念至情至性,友情至高無上:愿你擁有至多的快樂,至好的運氣,至大的成功,至美的心情,至久的健康,至多的幸福!
8、冬至悄悄到,憂愁漸漸消,煩惱統統跑,壓力日日少,快樂緊緊抱,健康團團繞,事業步步高,生活歲歲好。冬至快樂!
9、冬至到,進九天,天至寒,漸變暖,晝至短,終會延,冬至日,吃水餃,家合歡,人康健。祝福:節日快樂,幸福綿綿!
10、寒風襲來,陽光至;數九到來,溫情至;冬至到來,長夜至;水餃端來,好運至。冬至快樂哦!
冬至相關習俗
南方冬至
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都會過節慶賀。南方沿海不少地區有冬至祭祖的傳統習俗。家家戶戶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等。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廣東人冬至吃燒臘與姜飯,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潮汕一帶有“冬節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图胰苏J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所以,客家人冬至釀酒已成為習俗。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吃年糕從明末清初直到今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在四川卻是冬至吃羊肉湯,羊肉是冬日可謂冬日滋補之首。湖南湖北一帶,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飯。
在南方一些地區,則比較盛行吃冬至團(冬至丸),取其團圓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戶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菜、果、蘿卜絲等做餡,包成冬至團,不但自家人吃,也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實際上,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
臺澎金馬:祭祖祠,冬至,臺灣古稱“冬節”。民間首重祭祖,分為家中奉祀的祖先公媽,與各地宗親祖厝、宗廟所舉行的隆重莊嚴的三獻禮,稱為“祭祖祠”或“進祖”。禮成后則設宴款待,臺灣稱為“食祖”、金門稱為“食頭”、澎湖稱為“食冬”。
冬節圓。在臺灣,冬至的湯圓被稱為“冬節圓”或“圓仔”。圓仔有分甜咸、大小之分。用于祭祀的紅白兩色的小圓仔與如雞蛋大小般的“圓仔母”兩色各六。圓仔母通常包花生餡或芝麻餡及糖料。冬節前夕,全家人一齊將糯米團搓挲成大大小小的圓粒,稱為“公孫父子圓”。人們在祭祀完畢后,一起食用,稱為“添歲”。。
北方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相傳醫圣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嬌耳湯”的藥物,施舍給百姓吃。后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習俗。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要吃餃子也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