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謊心理學:為什么不說謊,我們就活不下去?》一書告訴我們:說謊是天生的,誠實需要學習。我們天生愛說謊。說謊驅動了人類的演化,善于說謊的人比其他人更為安定和諧。感興趣的快來下載吧!
為什么不說謊,我們就活不下去
猜,你現在一定是在想著反駁標題。別著急,咱先看一組數據:4歲的孩子,已經會有預謀地說謊;每人每天至少說謊1.5次;在陌生環境中,人們每10分鐘就會說一句謊話……
看到了吧,謊言這個事兒,比我們想象地要復雜得多。都知道要誠實,為啥謊言還是如此普遍呢?謊言就真的沒有任何價值嗎?今天每日精進介紹的這本書,就帶你從另一個維度,重新審視一下說謊這件事——《說謊心理學》,作者:【英】伊恩·萊斯利。
要解讀“說謊”這個現象,我們得先搞懂啥叫說謊。很簡單,只要沒有直截了當指出心中相信的真相,說了違心的話,那就是在說謊。所以,不管是故意的欺騙,還是迫不得已的掩飾、善意的謊言,雖然目的不同,但本質上,我們都是在說謊。過去我們覺得,說謊代表人品不行,但事實上,說謊是人的本能,誠實才是需要學習的。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為了生存人類不得不學會欺騙。比如,利用環境隱藏自己,給獵物沒有危險的假象;偽裝自己的真實意圖,以獲得同伴的支持……隨著語言的誕生,人類有了欺騙的高級武器——說謊。會說謊的人,便能通過欺騙獲得更多資源,提高生存概率。
這可不是一家之言。著名的歷史學家赫拉利在《今日簡史》中,也提到了類似的觀點:共同想象,也就是胡說八道的能力,是人類能夠大規模協作,戰勝其他物種的重要原因。共同想象,這可不就是說謊嗎?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謊言可謂無處不在。各種炫酷的科幻電影、情節虛構的小說、視覺夸張的廣告、光怪陸離的魔術……本質上都在騙人,但因為知道它們是“謊言”,我們反而并不反感,甚至還心甘情愿地被它們欺騙。越是不可思議、超越現實,反而越讓人全情投入、大呼過癮。
除了“自愿”被騙,我們還經常自己欺騙自己。最常見的自我欺騙,是“正向錯覺”,也就是自我感覺良好。研究發現:大部分人都會高估自己的外貌、能力,并且深信自己與眾不同。回想一下:照鏡子時,自己是不是常常感嘆“我長得不錯哎”?適當的正向錯覺,能激發潛能;但如果“膨脹”過頭,可就要吃大虧了。我們還會利用謊言來避免認知失調,維持良好的心理感覺。當現實情況與我們的想法相矛盾時,就會產生認知失調,給人帶來不舒服的心理體驗。為了避免這種難受的感覺,人們就會對自己說謊,想辦法為自己開脫。比如,很多抽煙的人,明知道吸煙有害,還是會欺騙自己,“抽煙危害沒那么大”“抽煙能激發靈感”……
從社會層面看,謊言甚至能成為一個正向的“產業”。比如醫療行業的“安慰劑效應”,每個醫療工作者都知道它是個謊言,但不妨礙它真實的作用。舉個例子:乳房內動脈結扎手術,一直是治療心絞痛的標準療法。但實驗發現,71%接受假手術的患者有明顯好轉,而真正接受這項手術的好轉率只有67%。所以說,這項手術本身用處不大,是安慰劑效應讓患者病情好轉了。
作者簡介
[英]伊恩?萊斯利(Ian Leslie),說謊心理與行為研究專家
英國心理學專家、專欄作家、記者。他深諳人們在特定情況下的心理表現,曾經寫過《成為總統》(To Be president),深度揭密了美國總統奧巴馬入主白宮時的戲劇化情緒與反應。
伊恩研究發現,說謊是一項需要對智力、身體、情緒進行綜合自控的心理能力。說謊看起來很簡單,但說謊并不容易,謊言將消耗掉更多的心智能量,它將使我們心理失控、人格失調。說謊是人類的基本生存技能,人類通過學習讓自己變得更誠實。
說謊心理學pdf版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說謊的動物:我們的智慧因欺騙而得益
第二章 第一則謊言:兒童如何學會說謊?
第三章 虛構癥患者:騙子、藝術家和瘋子
第四章 馬腳和露餡兒:謊言有哪些征兆?
第五章 真理機之夢:測謊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第六章 說謊的我,被騙的我:為什么我們被設計成會欺騙自己
第七章 我是個好人,而且能掌控全局
第八章 我們賴以為生的謊言
(一):騙人的醫藥
第九章 我們賴以為生的謊言
(二):塑造生活的故事力
第十章 門外的兇手:有沒有“白色謊言”這回事?
后記:如何做一個誠實的人?——誠實生活三原則
生活中如何識別謊言呢
目前來看,大致有兩個方法:
① 鎖定說話人的面部表情。表情很難偽裝,再高明的說謊者,也不可能在面部表情上,做到和說真話時一模一樣。正因如此,才有了各種微表情解讀術。
② 注意說話人說的話。謊言需要認知、情緒和社交能力的密切配合,很容易在語言上露出破綻。揭穿謊言最好的方法,不是讓撒謊的人閉嘴,而是讓他們多說。
既然謊言無處不在,是不是要我們選擇不相信他人呢?恰恰相反。和我們日常認知不同,心理學實驗顯示:總是懷疑別人的人,反而比愿意信任別人的人更容易受騙。那些愿意相信別人的人,因為更愿意參與陌生人協作,難免會有被欺騙的時候。但這個過程,恰恰鍛煉了他們識別謊言的能力。而那些不愿意相信別人的人,因為不愿意與人互動,缺乏洞察別人意圖的能力,一旦遇到騙子,很容易就會上當。博弈論能很好地解釋這個問題。如果是單次博弈,謊言確實是更有效的。一錘子買賣,騙一次就跑,能給自己帶來很多好處。而如果是多次博弈,謊言就玩不轉了。長期來看,說謊的害處要大得多。我們日常與人相處,基本都是長期的“多次博弈”的過程,因此,誠實,才是最優的人生策略。
最后讓我們記住一點:說謊是人的本能,所以它在生活中如此普遍。但是,本能未必代表應該,更不等于正確。沒有人喜歡一個騙子。最優的人生策略,仍是誠實。因為,沒有什么道路通往真誠,因為真誠本身就是道路。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