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元宵節已經來了,各地都會舉行各種各樣的燈會,里面的花燈都非常漂亮,各種燈籠都非常精致,充滿了節日的氣息,小編為你提供2018元宵節燈會燈籠圖片大全,還有簡筆畫、各式燈籠,想要看這些燈籠的朋友可以來下載!
元宵節花燈寓意
民間在除夕供奉老天爺時要設立“天地堂”。人們在院子里扎一小棚,棚里面小桌上立著“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的神位;神位前擺著香爐、供品,還掛著一盞燈籠,燈籠代表姜太公的席位。據說姜太公當年封神時,別人都封了,就是忘記了封自己,自己沒有席位只好和老天爺坐在一起。
燈籠與神有關,所以也賦予很多象征意義。
古時候,人們為了驅逐黑暗的恐懼感,于是燈籠衍生為具有驅魔降福、祈許光明之意。
在閩南語中“燈”與“丁”發音相近,所以燈籠也用來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
有一種“光明燈”,在歲末年初時,把燈籠放在寺廟中,藉以佛的法力求得一年中平安順利。
也有農家在田間立長竹竿掛上一盞燈 “照田蠶”,觀察火色以預測一年的水旱情況,以期豐年。
“放天燈”,來由是過去人們在躲避盜匪侵襲而四散逃逸之后,以燃放天燈為互報平安的信號。由于避難回家的日子正是元宵節,從此以后,每年這一天,人們便以放天燈的儀式來慶祝,所以又稱天燈為“祈福燈”或“平安燈”。其后逐漸演變為向上天祈福許愿的民俗活動。天燈上寫滿了心里的各種祈愿,希望天燈能上達天庭,帶給人無限的希望和光明。
傳說唐太宗李世民鼓勵讀書,民間都把小孩送上學。入學的第一個節目叫“開燈”,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燈帶到學校去,
請一位博學的老先生點起來,象征前途光明。從前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稍后開學,因此開學的花燈,也成了“上元節”的點綴。
元宵節花燈種類甚多,或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編制的形象燈,如龍燈、虎燈、兔燈等等,或是根據民間故事編制而成的活動燈,如牛郎織女、二十四孝等等,表現忠孝節義的民族精神。各種花燈制作工巧,一展工匠的智慧和技能。
隨著時代的發展,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盛大,民族特色越來越濃,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后各一日,三天;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兩日,為五天;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因為燈期不同,所以最初張燈的那天叫“試燈”,十五這天叫“正燈”,最末一天叫“殘燈”、“闌燈”。也有叫“神燈”、“人燈”、“鬼燈”之說。十四日夜為“神燈”,放于家中神位、宗祠前,以祭神明先祖;十五日夜叫“人燈”,放在門窗、床笫、幾案等處,用來避除蝎蟲;十六日夜為“鬼燈”,放在丘墓、原野,為了游魂得到可以脫離鬼域。上祈天意,下護蒼生,神人鬼畜,無所遺漏。
2018元宵節燈會燈籠圖片
相關新聞
今天是元宵節,各大景區爭相推出熱鬧的元宵燈會,踏青賞花也成為不少市民春游的首選。
春節過后,鄭州多家景區的春花已陸續綻放,吸引著市民觀光游覽。“由于今年元宵節恰逢周五,不少市民把出游時間安排在周末,所以3天以下的短線游很受歡迎。”同程旅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元宵節期間周邊游預訂情況火爆,多個舉辦傳統燈會的景區進入接待高峰。
根據同程旅游大數據顯示,元宵節期間,出游人群主要以家庭親子游為主,燈會、賞花等主題產品關注度較高。從出游目的地上看,北京、云南、上海、南京、杭州、福建、成都等地為熱門目的地,境外如日本的櫻花之行和花園城市新加坡之旅也成為廣大游客的熱衷選擇。
元宵節過后,將進入傳統意義上的旅游淡季。業內人士分析,與春節相比,此時的機票酒店價格均有所回落,尤其是到了3月~4月,國內平均出游線路降價20%至30%,境外部分線路降價超三成,所以建議大家可選擇錯峰出游。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