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開學第一課已經正式的開始了!下面為大家帶來2017九月cctv開學第一課觀后感,包含100字、150字、300字和400字文章,讓你可以直接的使用這些文章進行借鑒使用!
2017九月cctv開學第一課觀后感預覽
星期五晚上,我們全家人一起觀看了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CCTV-1)播出的開學第一課,今年央視《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我的中華驕傲”。內容主要是講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精彩的節目讓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就在我們的身邊。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著名主持人董卿、撒貝寧化身“班主任”,帶領大家從前輩們身上學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堅守。
任嘉倫、柯潔、郎朗、吉克雋逸集體上線,還有我們超級喜歡的吳磊小哥哥帶領大家唱響“班歌”! 最難忘的是第五節:絲綢新路 絲綢之路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在“走出去”和其他文化進行交流的歲月中,煥發出了持久的光芒。 這節課的重要嘉賓之一是來自巴基斯坦的漢語教師米斯巴(右),她是巴基斯坦第一個本土漢語教師,在巴基斯坦百分之九十會說漢語的人都是她的學生,因此她被譽為“巴基斯坦漢語之母”。
看了節目,我感到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很自豪。
2017開學第一課是什么
《開學第一課》是一堂生動而豐富的大型公益活動,究其意義,教育部的相關通知中已明確,《開學第一課》是中小學教育的重要環節,是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契機,并將作為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和開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2008年首屆《開學第一課》開播以來,歷年的主題都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從“知識守護生命”到“我愛你,中國”,從“乘著夢想的翅膀”到“父母教會我”,從“英雄不朽”到“先輩的旗幟”,開學第一課對青少年價值觀的啟迪和引導,讓孩子們在與時代結合的主題教育中獲得寶貴的精神財富,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宏大的開學第一課,還有了更為靈活、更為自主、更具創新、更接地氣的形式創新和內涵挖掘。
靈活體現在形式上的創新。不再拘泥于單一的說教,也不再受制于場地的限制,而是因地制宜,不拘一格。或演講、或背誦、或觀看、或收聽、或交流,不變的是內涵,改變的是形式。正是形式的豐富多樣,才更受歡迎并更具有群眾基礎。于此,孩子們不再是簡單的受眾,而是設計者、組織者、參與者和表演者,他們在參與活動中鍛煉了自己,也感染和教育了別人。
自主體現在創意上的差異。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對于開學第一課怎么開,怎么舉行,體現了充分的自主性和民主性。不但地區之間差異巨大,即便是細胞性的校際之間、班際之間,也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自主設計、自我安排、自行組織,最大化的體現了原創性,發揮了主動能動性和創造力。
創新體現在作風上的平實。接地氣,才能貼近現實、貼近實際、貼近需要。無論是高大上的公益晚會,還是小眾化的班級活動,開學第一課已然成為素質教育、人格教育、思想教育的重要載體,成為不斷衍生的實現路徑、不斷固化的教育手段、校園文化的社會認同。在人格塑造和思想教育存在重大短板的當下,開學第一課的設計特點、展示方式,都具有極為重要的參考價值
2017開學第一課相關新聞
四大看點“點亮”開學第一課
看點一:32名小學生現場“上課”
與去年一樣,今年《開學第一課》的錄制依然在大興的星光影視園。記者在現場注意到,整個錄制現場都營造出了“開學”的氛圍:舞臺被布置成一個打開的“書卷”造型,兩側是卷起的書邊。在“書卷”下,是兩排一共32套課桌椅。節目錄制時,32名來自北京、武漢等地的小學生排排坐好,和臺上的主持人“老師”互動,如同身處活躍的課堂里。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主打傳統文化。在開場曲環節,參加配舞的小朋友表演了川劇變臉、抖空竹、耍花槍等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傳統節目。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甚至在錄制節目的串場環節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一位小朋友現場背誦詩人李白的名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另一位小朋友則當場表演了武術中的拳法。
看點二:郎朗攜愛徒參加人機大戰
在《開學第一課》中,郎朗攜帶他的兩位高徒亮相。一位10歲,一位12歲。他們與來自意大利的機器人TEO比拼鋼琴彈奏。與人類不同,TEO有53根手指,幾乎覆蓋大半個鍵盤,所以可以非常快速地彈奏任何鋼琴曲。
在現場,10歲的李俊杰和機器人分別彈奏肖邦名曲《幻想即興曲》,讓郎朗和全場觀眾分辨哪個是人彈奏的,哪個是機器彈奏的。郎朗展示了他對音樂的超強理解感悟能力。之后12歲的徐子航與TEO上演大比拼,他們選擇彈奏速度超快的名曲《野蜂飛舞》,比賽看誰最先彈奏完成,最終TEO領先兩秒獲勝。
郎朗在后臺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因為父親專長于二胡,所以自己的音樂啟蒙就是從民族傳統音樂開始的,“鋼琴雖然是西方樂器,但融入了我們對民族傳統文化的理解后,可以彈奏出古老文化的底蘊,帶來更大的藝術魅力。”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