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周年觀后感doc是小編為大家愛從網上收集整理的一套今年看完解放軍90周年閱兵之后的觀后感范文,讓你可以對照著寫出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讓領導對你刮目相看,需要的下載吧。
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周年觀后感doc范文:
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今天我軍首次組織以慶祝建軍節為主題的專項閱兵,是對閱兵活動的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五公司烏市地鐵2號線組織大家觀看了這場野戰化實戰化閱兵,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一、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這次閱兵以回顧建軍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維護核心、彰顯輝煌成就為主題,主要是大力宣揚黨領導下人民軍隊建設發展的光輝歷程,宣揚人民軍隊積淀形成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宣揚軍隊以強軍目標為引領聚焦打贏的矢志追求,反映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部隊戰斗力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體現全軍將士對黨的堅決擁護和忠誠愛戴,展示全軍部隊新形勢下戮力同心的嶄新風貌,激勵全黨全軍及全國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凝聚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磅礴力量。撫今追昔,我深切感到,我軍之所以能夠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從勝利走向勝利,最根本的是因為我軍有黨的堅強領導,一切行動聽從黨的指揮,始終堅持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生命之所系,力量之所依,性質之核心,傳統之根本。
二、一切從實戰出發
這次閱兵依托參加實戰化訓練的部隊組織實施,受閱場是閱兵場亦是沙場,以敢打必勝的戰斗姿態接受檢閱。閱兵場地設在朱日和訓練基地野戰練兵場,立足實戰環境、體現真打實練,突出氣貫長虹的戰場氛圍;體現新型軍兵種力量聯合編組及作戰運用,是軍隊改革重塑后聯合作戰行動的有益嘗試。閱兵打破以往廣場閱兵的慣例,不安排徒步方隊和踢正步,不安排軍樂團、合唱隊,不搞群眾性觀摩。各兵種按照野戰化要求組織,盡量減少與實戰無關的要素。這讓我觸動很大,實事求是、求真務實是我們的根本,必須嚴格堅持,才能適應新的時代要求。
三、堅持深化改革
這次閱兵是我軍貫徹改革強軍戰略思想的充分展示,是檢驗軍隊改革優勢和效能的平臺,是人民軍隊實現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生動縮影,必將進一步堅定全國各族人民及全軍官兵改革必成、強軍必成的信心,煥發在強軍目標引領下朝著世界一流軍隊闊步邁進的精神動力。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知道,不可不察也。90年風雨兼程,90載不屈不撓,90個歲月如歌。當日歷退下七月的外衣,時光帶領我們奔向歡騰的八月,在這歡騰的時日我們迎來了又一個建軍節,讓我們為偉大的軍人送上最真誠的祝福和敬意。中國人民解放軍不愧為人民民主專政的堅強柱石,不愧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鋼鐵長城,不愧為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力量,不愧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子弟兵。我們應發揚我黨我軍光榮傳統,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永遠戰無不勝!
祝愿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的在世的老紅軍、抗美援朝及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老兵身體健康,祝愿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赫赫戰功的人民解放軍、武警戰士萬事如意。更要為那些在各個戰斗中陣亡的人民解放軍表示哀悼!各位陣亡的英雄們,你們安息吧!祖國不會忘記你們,人民不會忘記你們。你們永遠都是最可愛的人。
中國八一建軍節的由來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蔣介石、汪精衛先后在南京和武漢發動“清共”行動后,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了臨時政治局常委會議,決定利用共產黨掌握和影響下的國民革命軍在南昌舉行起義,并指派周恩來為起義領導機關前敵委員會書記。
7月27日,周恩來在南昌召開了有朱德、劉伯承、惲代英、彭湃、葉挺、聶榮臻以及江西黨組織負責人參加的重要會議,成立了以劉伯承為參謀團長,周恩來、葉挺、賀龍為委員的參謀團,下設起義軍總指揮部,由賀龍任總指揮,葉挺任前敵總指揮。
8月1日凌晨2時,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劉伯承等指揮各路起義軍向駐守南昌的國民黨軍隊發動進攻,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激戰,殲敵3000余人,繳獲槍支5000余支,子彈100萬余發,大炮數門,占領了南昌城。當天上午,在南昌舉行了國民黨中央委員、各省區特別市和海外各黨部代表聯席會議,通過了《中央委員宣言》,成立了由宋慶齡、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25人組成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通過了《八一起義宣言》等文件,提出了“打倒帝國主義”、“打倒新舊軍閥”、“實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口號和政綱。
同時對起義部隊進行了整編,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番號,以賀龍兼代總指揮。因敵以重兵進攻南昌,中共前委決定根據中共中央的預定計劃,起義部隊于8月3日至6日先后撤離南昌,揮師南下,取道臨川、宜黃、廣昌,直奔廣東潮汕地區。
起義部隊在江西瑞金、會昌打垮了國民黨反動軍隊的堵截,然后經過福建的長汀、上杭和廣東的大浦,于9月下旬占領了潮州、汕頭,主力部隊經揭陽向湯坑西進。10月初,西進部隊和留守潮汕的部隊遭到優勢敵軍的圍攻,起義部隊大部分被打散,一部分突圍到了海陸豐,與當地的農民武裝會合;另一部分由朱德、陳毅率領經贛南、粵北轉入湘南,開展游擊戰爭。
1928年1月在湘南地方黨組織和農民武裝的配合下,在宜章舉行了“年關起義”。由于遭到優勢敵軍的“協剿”,起義部隊和農民武裝撤出湘南,于同年4月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率領的部隊勝利會師,組成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后改稱工農紅軍第四軍。
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規定以“八一”兩字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和軍徽的主要標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將此紀念日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