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面對高考?高考語文復習的正確姿勢你找對了嗎?下載2017年高考語文新大綱全國課標卷,提前了解高考題型,doc文檔內含必考內容。高考直通車,你到底上不上車?
2017年高考語文新大綱全國課標卷題型預覽:
第Ⅰ卷閱讀題
一、現代文閱讀(一)(每題3分,共9分)
蘇軾的故鄉觀
綜覽蘇軾關于故鄉、異鄉的眾多文字表達,可以看出蘇軾是一個有濃厚懷鄉情結的人。故鄉首先是地理意義的出生之所。對此蘇軾有明確交代,多次說他的家在劍外之地、岷峨之間、蜀江之上。“吾家蜀江上, 江水綠如藍。”他雖總在異鄉漂泊,但總忘不了其“蜀士”身份。其次,故鄉是宗族意義的團聚地。在異地他鄉,遇到兩類人最易牽起懷思故鄉的心腸。一是來自故鄉的鄉人。“我家峨眉陰,與子同一邦。相望六十里,共飲玻璃江。”那種共飲一江水的同里感覺讓身在異鄉的他難忘。二是到故鄉去做官的人。蘇軾總會夸故鄉的山水、風物等:“膠西高處望西川,應在孤云落照邊。 ”
最后,故鄉是文化心理的生活區。在異鄉,蘇軾常用故鄉的山水、風物、典故來比照,在黃州見到美麗的海棠,他不禁發出是否來自故鄉的疑問:“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 ”不僅如此,他還將故鄉的文化移植到他鄉,讓異鄉充滿故鄉的氣息。他在湖州寫的《何滿子》詞中的岷峨、江漢、當壚人等都是故鄉的符號。
不斷懷念故鄉的蘇軾,事實上卻是于三十三歲時第三次出川后,就再也沒有回過老家。蘇軾的后半生在貶謫流放中度過,長期處于“無家”的狀態,“逐客如僧豈有家”,不得不忘記地理、家族和文化心理意義上的故鄉,認他鄉為故鄉。
但要認他鄉為故鄉,又要經歷幾個必要的思維階段。首先將故鄉具化, 與異鄉對立。蘇軾常以比眉州更大的地名或山水、云月來代表故鄉,如成都、青城、峨眉、岷江等。故鄉的具化一定程度上就是遷移人對異鄉的排斥,這既可發生在遷移初期的鳳翔,又可發生在飽經遷移之苦的惠州。其次是將故鄉泛化。不具述與眉山有關的地名,而只說“故園”、“故山”、“歸路”、“歸去”等泛化字眼,以表現對宦途世味的夢幻感受。此時的故鄉是煩惱人生的虛化寄托,是對現實漂泊處境的抗衡工具,不再是地理意義上的眉山。然后是將故鄉意念化。 所謂意念化,就是不執泥于出生地的故鄉,一切隨緣,適意,將足之所履和心之所安處都視為故鄉,“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此時的故鄉只是一種意念,一種理想的曠達人生態度,不再與異鄉對立。最后是,實現故鄉的異鄉化,甚至是異鄉的故鄉化。對蘇軾而言又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與異鄉的和睦相處,把異鄉變成要歸去的“家”之所在地。如果異鄉的風景足夠好,蘇軾甚至會“貶低”故鄉:“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無此好湖山。”對異鄉的山水、人情等的好感至極, 蘇軾就會用佛教思維,將異鄉“前生”化為故鄉:“生我已到杭州,到處長如到舊游。”另一種是受命運驅策打擊,顛沛異鄉,與魂牽夢縈的故鄉阻隔時,擴大心胸,寓寄于物,發現異鄉的種種優點。先將異鄉寄托甚至實體化為身體和心靈棲息的故鄉, 最后實現對故鄉和異鄉阻隔的超越,以一種處處吾鄉處處家的心態來對待每一次實際非常痛苦的貶謫經歷。
(選自《蘇軾的故鄉觀》,有刪改)
1.下列對于“蘇軾故鄉觀”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故鄉的內涵之一是地理意義的出生之所,蘇軾多次說他的家在劍外之地、岷峨之間、蜀江之上就是這種觀點的體現。
B.故鄉是蘇軾文化心理的生活區,在異鄉見到美麗的海棠蘇軾也要發出是否來自故鄉的疑問,充分體現了他對故鄉的依戀。
C.故鄉是蘇軾煩惱人生的虛化寄托,是蘇軾對現實漂泊處境相抗衡的工具,此時的故鄉不僅僅是地理意義上的眉山。
D.當故鄉是個意念化的概念時,蘇軾把足之所履和心之所安處都當作故鄉,此時的故鄉代表的是一種理想的曠達人生態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來自故鄉的鄉人和到故鄉去做官的人往往會勾起蘇軾對故鄉的思念之情,這在其詩歌中都有所體現。
B.蘇軾雖然有濃厚的懷鄉情結,但他在被貶謫遠離故鄉之后就對故鄉的情感日益淡薄,乃至把他鄉認作故鄉。
C.為了表現對宦途世味的夢幻感受,蘇軾將故鄉泛化,只說“故園”、“故山”、“歸路”、“歸去”等泛化字眼。
D.“故鄉的異鄉化”是指蘇軾把異鄉變成要歸去的“家”之所在地以及身體和心靈棲息的故鄉。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吾家蜀江上, 江水綠如藍”中的“蜀江”是蘇軾地理意義的故鄉,“此心安處是吾鄉”中的“吾鄉”是意念化的故鄉。
B.蘇軾對故鄉的具化就是他對異鄉的排斥,這既可發生在遷移初期的鳳翔,又可發生在蘇軾飽經遷移之苦的惠州。
C.蘇軾長期過著貶謫流放的生活,處于“無家”狀態,因此他有時貶低自己的故鄉:“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無此好湖山。”
D.泛化了的故鄉讓蘇軾實現了對故鄉和異鄉阻隔的超越,使他能夠以曠達的心態來對待每一次實際非常痛苦的貶謫經歷。
高三語文復習方法:
1. 第一輪復習:建立完整的語文知識系統
語文知識的大系統包括語音知識系統、文學知識系統、詞及短語系統、單復句知識系統、修辭知識系統、標點知識系統、現代文體知識系統、古今文學常識系統、寫作知識系統、文言知識系統等;語文知識的小系統即為每一個語文知識大系統的性質、分類、意義或用法。如“詞”這個系統,就包括詞義、色彩、輕重、范圍、搭配、語體等,甚至還可分得更細,如詞語的感情色彩等。這一輪復習中,同學們需熟悉大系統和小系統。在復習具體知識點時,應有意識地將所復習的知識點和其所屬的知識系統聯系起來。
應特別注意新上的課文。高三的兩冊語文課本本身具有綜合性,老師講讀課文可以說是另一種形式的“高考復習”,認真聽進去,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建議大家: 1. 面對課本,扎扎實實
(1)積累語文基礎知識(一般由同學們自己完成)。特別是“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一項,大家可以利用好早自修去朗讀、背誦。
(2)開闊視野。多讀好文章,一能開闊視野,二可將其中的理論觀點“遷移”到自己的藝術鑒賞活動之中。大家在學這些課文時,要把重點放在“遷移”上。
(3)升華思想。找一些哲學、文化隨筆對大家是一種思想啟迪,讀后,對提高思想境界與分析問題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對作文水平的提高往往也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4) 提升閱讀鑒賞能力。 (5) 深入思考專題講座。
(6)自讀課上自我訓練。知識性較強的課文,如第六冊前兩個單元中的自然科學類文章和社會科學類文章,老師往往會讓大家在課上自讀,獲取相關信息,同時結合相關練習檢測閱讀質量,促使大家有意識地訓練自己對文章內容的歸納整合與推理判斷能力。 2. 課外閱讀,點滴入心
大家可以算一筆賬:每天拿出十分鐘時間,一周就可以讀完一本雜志。多讀些課外書,既松弛了緊張的神經,又開闊了眼界,能提高閱讀品位和能力,還有益于自己的寫作,何樂而不為呢? 高三時間緊,讀大部頭不現實,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積少成多,是一筆可觀的財富。
(1) 推薦閱讀的報刊:《讀者》、《青年文摘》、《散文》、《雜文選刊》、《科學畫報》等。
(2)必做作業:見到好文章,及時做剪報,并選擇思想性、文化性、藝術性較強的雜文、散文、隨筆,寫百字左右的評論,最好能做到每周一篇。可以選擇有代表性的剪報和同學進行交流,資源共享,奇文共賞,討論評析。
(3)看電視也是一種特殊形式的閱讀。一些電視節目的信息量比較大,如:“藝術人生”、“實話實說”、“文化訪談錄”、“東方時空”、“焦點訪談”等,平時適當看看,既可當作休息,又可以獲取時代感特別強的信息。如果能在寫作中恰當引用這類信息,會使文章內容既豐富又鮮活。
2. 第二輪復習:明確重點、難點
高考語文復習,要防止兩種傾向:一是拼命做題目,以為做得越多越好;二是不認真復習,以為復習未必有用,指望“臨場發揮”。這兩種傾向都是僥幸心理的反映。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有的放矢,認真復習,突出重點,講究實效。
近兩年來,語文基礎知識的內容比例減小,高考的重點在閱讀能力、語言表達和作文這三個方面。這一輪復習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對這幾部分內容的復習。
快速有效的閱讀能力是應該著重培養的。應注重兩個方面:一是信息篩選的能力,二是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同學們要注意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聯系,了解文章作者的觀點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從整體上把握文章。
語言表達題近兩年主要考查擴展語句、壓縮語段和選用、仿用、換用語句等能力,語言材料多來自現實生活。這類試題呈綜合性和開放性,很少孤立考查某一個能力點,答題需要一定的想象能力和聯系能力。
作文復習主要不是聽老師講,而要靠自己寫,在寫作過程中提高審題能力,提高運用材料表達真情實感的能力。要關注當前社會在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等方面發生的重大事件,積累寫作素材。
在第二輪的復習中,要加強對必考的古代詩文閱讀的復習。這部分內容的復習要堅持課本第一,效率至上。
1. 用記憶、分析、比較等多管齊下的方式,吃透弄熟課本中的各類古文知識。
2. 抓好重點。要根據《考試大綱》的考查范圍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練程度對復習內容進行衡量,抓住每一個考查范圍中的重點。
3. 計劃性強。對復習的內容要作全盤考慮和分解,針對各知識點制訂短期復習計劃。
4. 方法靈活。比如利用零碎時間復習文言虛詞,會因分散而容易掌握。
5. 精選試題。概括說,就是“選、讀、譯”。“選”的關鍵是精,應圍繞復習重點,如實詞、虛詞、表現手法等。選好后不借助任何輔助讀物自己去讀,有讀不懂的地方要善于“推導”和“借助”,就是“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前后推敲,整體把握”。“譯”的關鍵是準確,要落實每一個詞。
總之,學習文言文,目的是能夠讀懂淺顯的文言文,了解文章的背景、寫作意圖、作者的觀點傾向以及布局謀篇的特點等。
3. 第三輪復習:針對《考試大綱》
經過第一、二輪復習以后,同學們就進入了沖刺階段。在這一階段,大家應該想到自己通過前階段的復習有了一定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因為時間有限,建議采取這樣的做法:
1. 研讀《考試大綱》
《考試大綱》是高考命題的依據,也是大家復習備考的依據。解讀《考試大綱》時,除要關注考試范圍、新增內容外,更應該關注題型示例及樣卷。它們不但能讓同學們對高考試卷的長度、題型的大致比例有所了解,更能告訴大家本年度高考的命題走向。
2. 重溫部分考點的重要內容
語文復習的沖刺階段應該在基礎類和識記類內容的復習上落實以下幾個方面:
(1) 字音和字形。字音中,注重復習多音字;字形中,側重形似字、同音字的復習。
(2)常見虛詞。如“不管”、“盡管”、“即使”、“雖然”、“和”、“或”、“既然”、“以”、“以及”、“除非”、“關于”、“對于”、“抑或”、“無論”等連詞、介詞要特別重視。
(3)文學常識和名句名篇。在進行文學常識復習的時候,須注意:連線復習,分塊掌握;理清文學史(包括文學流派、文學體裁);非入選課文的重要作家作品應加以重視。名句名篇的復習主要在于平常的記憶積累,這種類型的知識沒有任何速成的技巧。不要撒網式地盲目背誦,而要選擇常見的、重要的古詩文。還要特別注意應該動手把平時的易錯字寫一寫。
(4)對于《考試大綱》中規定的18個常見文言虛詞及最常見的固定文言句式,如“若(如、奈)??何”、“何(奚、惡、安)以??為”、“何??為”、“何??之有”、“不亦??乎”、“無(毋)乃??乎”、“得無(毋、微)??乎(邪、歟)”、“庶幾??乎(與)”、“孰與??”等,有必要結合課文例句將它們的用法牢記于心。
(5)對于古詩中的“直接抒情”、“情景交融”、“樂景寫哀”、“以動寫靜”等常見手法,同學們要做一些有針對性的訓練,把握其內涵、特點和意義。
3. 準備作文
如何才能在作文時揚長避短,寫出自己的特色?復習沖刺階段,大家要有意識地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訓練:
(1)梳理思想和生活的積累,從內容、語言、體裁上尋找自己的特色。話題作文是近幾年高考中常用的一種作文形式,其最大的好處就是給同學們提供了揚長避短的空間。大家可以根據讀過的書、看過的精彩文章、有過的獨特經歷、聽過的心動故事、有過的好構思等寫自己熟悉的內容和擅長的文體。在備考的最后階段,要把這些材料集中起來,按道德、親情、成長等分類,做好素材的儲備。
(2)從不同的角度設計幾個不同話題,做一些用相同材料寫不同類型文章的訓練,力求在任何文題和文體下都能寫出自己的閃光點。
(3)錘煉幾篇屬于自己的成功的范文。對近幾年高考的滿分作文從題材、內容、形式、語言等方面仔細推敲分析,做好迎考的準備。
(4)注意對審題能力的培養。在高考作文題目放開的時候,同學們尤其要仔細地審題,對題目內容了解得越透徹,寫出的文章就越有分量。
4. 做模擬題
最后階段,大家應該選做一些高考模擬題,以便進一步明確高考的命題思路和方式,檢測一下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在審題、解題的能力方面是否還有欠缺,進行最后的復習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