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歷二月初二,俗稱“龍抬頭”,在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二月二·龍抬頭”。在這么重要的日子,讓大家了解一下中國民俗文化的魅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月二龍抬頭文化習俗大全,快來下載看看吧!
二月二龍抬頭文化習俗大全
敲龍頭
敲龍頭喚龍醒來東北部分區在月早晨以竿擊打房梁謂之敲龍頭把龍喚醒佑方平安人孩還念:月龍抬頭倉滿倉流有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個個圓圈將谷雜糧放于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預祝當年倉囤盈滿
剃龍頭
農歷月蟄龍升天日子民間認為在這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照兒童理發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后出人頭;人理發則寓意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兆頭運氣故民諺說月剃龍頭年都有精神頭每逢這天家家理發店都顧客盈門生意興隆另外民間流傳正月剪頭死舅舅說法人臘月都光顧理發店直到月才解禁
吃龍食
這天在飲食也有定講究因為人們相信龍威發所以這天飲食以龍為名吃春餅名稱吃龍鱗吃面條名曰扶龍須吃米飯吃龍子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吃面條叫食龍須面條餛飩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豬頭稱作食龍頭吃蔥餅叫做撕龍皮切均取與龍有關象征與寓意這些都寄托人們祈龍賜福強烈愿望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傳說
相傳,武則天當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挨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后,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曬金黃的玉米種子,猛然想起,這玉米就象金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于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設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專讓龍王和玉帝看見。龍王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聲向玉帝喊到:“金豆開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里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云布雨。 從此以后,民間形成了習慣,每到二月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還念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個個大圓圈,將五谷雜糧放于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
中國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農歷“二月二”這天是龍欲升天的日子。從節氣上說,農歷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這是自然規律,但古人認為這是“龍”的功勞。而且,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說。
其實,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蘇醒。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蝎子、蜈蚣都露頭”之說。
“二月二,龍抬頭”還有古代天文學方面的解釋,但往往被人忽略。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龍的角。每到二月春風以后,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稱“龍抬頭”。
天上“龍抬頭”的同時,春天也慢慢來到了人間。此時節,大地返青,春耕從南到北陸續開始。因此,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漢族民間傳統節日。
作為一個吉祥喜慶的日子,為取吉利,二月二這一天民間飲食多以“龍”為名,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吃面條叫“扶龍須”,蒸餅也在面上做出龍鱗狀來,稱“龍鱗餅”。這些習俗寄托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美好愿望。
那么,為什么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呢?這和我們民俗中喜歡雙數有關。
在中國古代,尤其是秦漢及其以前,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類的“重日”多被認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在這樣的日子里人們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紀念活動,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