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果洛app,只有走進果洛,游遍云端的牧場,天邊的草原,才能感受那聽不完的傳說,看不夠的美景。只有走進果洛,游遍云端的牧場,天邊的草原,才會使你沉醉在大自然的奇美壯麗之中!
云上果洛是果洛州委宣傳部指定的移動宣傳客戶端,是果洛州“吃住行游娛政”七合一的立體宣傳服務入口。
滋養九州“一河源”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在藍天白云下,在碧綠無垠的草原上,在源頭十三峰的環繞之中,黃河一瀉千里,開始了孕育中華民族的歷史航程。如果你來到黃河源頭,站在措哇嘎則峰上,映入眼簾的除了源頭壯美的自然景色之外,還有胡耀邦同志和十世班禪大師親筆題寫的“中華之魂”——銅鑄牛頭碑,這一切帶給你的不僅僅是震撼,還有身為中華民族一員的無比驕傲和自豪。
據史料記載,黃河的主源頭為扎曲河、約古宗列曲河和卡日曲河三條河流。其中,卡日曲河源自海拔4830米高地,這與黃河入海口的海拔相比,真可謂“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源頭的三條支流由于河流迂回曲折,流速緩慢,兩岸草綠花香,天高云低,清風拂過河面,水波粼粼,好似人間仙境。黃河源頭不僅是游人流連忘返的地方,也是野生動物棲息、繁衍的天堂,還是國家重要的濕地生態涵養區。一個個大小各異的湖泊,猶如散落的珍珠,鑲嵌在雪山環繞、山巒逶迤的草原上,湖天相映,天地無極。在眾多的湖泊中,源頭“三姊妹湖”——鄂陵湖、扎陵湖、卓陵湖,其景色迷人,令人神往,聲名遠揚。遠遠望去萬頃碧波、浪涌霞飛,珍禽嬉戲其間、走獸信步湖邊,宛如天池移位,猶如置身仙境。真乃道不盡的古道傳說,看不夠的河源美景。
寶相莊嚴“兩神山”
阿尼瑪卿雪山又稱瑪積雪山或瑪卿崗日,與西藏的岡仁波齊、青海玉樹的尕朵覺沃、云南的卡瓦格博(梅里雪山)稱為藏區的四大神山。其山勢巍峨磅礴,冰峰雄峙,景色壯麗。不僅自然風光旖旎、動植物資源富集,而且在藏族人民心中還有著無可替代的神圣地位。“阿尼”藏語意為先祖老翁,并含有崇高、幸福或博大之意。“瑪卿”藏語意為黃河源頭最大的山,也有雄偉壯觀之意。是果洛境內最高、最大的神山。群山之中獨領風騷,雄踞一隅,猶如一條天賜的哈達,綿延在天地之間,賦予這片高原以靈動和神氣。
2012年4月23日,阿尼瑪卿雪山正式成為第六批國家地質公園,其旅游開發前景如日中天。
年保玉則峰又名果洛山,被稱為河源牧人的先祖。相傳是“三果洛”的發祥地,也是眾多藏區十分尊崇的神山之一。其山峰高聳入云,可謂鬼斧神工,與山間的清泉湖泊,冰川飛瀑相映成趣。其中比較有名的要數西姆措湖(仙女湖)和俄姆措湖(妖女湖)。湖面倒映著山色云影,綺麗無比。
目前,年保玉則峰是果洛境內惟一一家4A級景區。年寶玉則峰也以其山勢崢嶸、氣象萬千而聞名于世。這里時而云霧繚繞,猶如信步天庭;時而晴空萬里,宛如行走碧海;好似置身童話,亦真亦幻,美妙絕倫,令人嘆為觀止。
風光綺麗“三湖泊”
這里所說的“三湖泊”,除了鄂陵湖、扎陵湖外,還有果洛境內另一個負有盛名的湖泊——冬格措那湖。這三湖與青海湖、瑪多境內的苦海史稱“多康五大湖”。
“三湖泊”均位于萬里黃河源頭第一縣——瑪多縣境內。鄂陵湖、扎陵湖是黃河上游最大的兩個淡水湖,宛如兩顆晶瑩剔透的藍寶石,鑲嵌在黃河源頭,點綴在高山之間,更有一番情韻。又像是一對親密無間的姊妹并肩守望,因而也有源頭“姊妹湖”的美譽。鄂陵湖藏語名為“措鄂讓”,其湖的顏色如同黎明破曉前的青色曙光,故得此名,意為“青色曙光湖”。扎陵湖水色如黎明時分的東方“魚肚白”,藏語稱為“措扎讓”,意為“銀色曙光湖”。藏語中日出前的黎明以亮度分別稱作“鄂讓”(青黛色)和“扎讓”(青白色)。可見,這兩處湖名的由來與其湖面所呈的顏色有關,至于是否與兩湖在方位上一前一后的順序有關就不得而知了。
兩湖之間的措哇尕則峰頂,絕對是觀賞湖光山色、感受河源魅力的最佳位置。這個山看上去并不那么讓人望而卻步,海拔卻超過4600米。從峰頂向四周眺望,源頭的風景一覽無余。黃河如同一條青色的飄帶,蜿蜒著向東方奔去。扎陵湖和鄂陵湖宛如兩顆晶瑩的翡翠耳環點綴在銀色的黃河岸邊。
除了黃河源頭的牛頭碑,措哇尕則山頂還有香港、澳門回歸紀念碑,仿佛在向游人傾訴一個漂泊多年的游子對母親的牽掛和回家的喜悅……在牛頭碑旁翹首眺望,雄渾綿延的巴顏喀拉山高聳入云,廣袤遼闊的草原綠意茵茵,珍珠般的牛羊撒滿山崗湖畔,一頂頂黑白相間的帳篷、一曲曲嘹亮高亢的牧歌、一縷縷裊裊的炊煙構成了一幅優美恬淡的世外美景。
據史料記載,鄂陵湖和扎陵湖古稱“柏海”,是吐蕃王松贊干布設帳迎接文成公主的地方。據說,每當湖畔大風驟起、驚濤拍岸,在風云變色的湖面上會隱隱看到連片的黑色帳篷、獵獵旌旗,也隱約能聽到人呼馬嘶、鼓樂笙歌……猶如時光再一次回到當年松贊干布在此迎娶文成公主時的場景面前。
冬格措那湖藏語意為“千山之中的黑海”,是果洛境內第三大湖泊,因湖面呈青黛色而得此名。位于瑪多縣花石峽鎮西北約16公里處,是黃河源頭源又一旅游風景區。站立山巔,俯瞰湖面,湖水呈深藍色,如同一塊跌落人間、千山環抱的墨玉。這里山勢險峻,怪石林立,湖光秀麗,水天一色。群山逶迤,牧草豐美,白云游動,不時還可以看到有珍禽野獸撒歡嬉戲。從湖邊向東望去,在群山之中可清楚地看到一座小山,形似一個巨大的人頭,猶如歷史的老人,守望著他的子民的草原。人們稱其為始祖仙翁山。相信這一定又與一個美麗的傳說有關。
湖的北面還有一座酷似一只猴子蹲坐著面向偏西方向的山丘,靜靜地遙望著夕陽下波光粼粼的湖面。于是,也有了一個非常形象的名字——猴王觀湖。至今,在當地還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說是很久以前,這里是一片以古柏為主的原始林區,整個地方被森林所覆蓋,林中猴子成群,百鳥齊鳴。只是不知何時何因,森林消失,猴群散去。惟獨猴王難舍家園,幻化成山,終年守護。民間還流傳著莫格德哇古墓群中的木材均取自這里的說法。據科考隊考察發現,冬格措那湖——這片美麗的湖泊孕育的河流,改變與眾多河流并肩東去的常態,從這里奪路向北,不與黃河同行,毅然向著柴達木盆地的方向,去滋養那片神奇富庶的寶地……
對話歷史“四遺跡”
果洛素有“河源之州”的稱謂,正好處在“瑪域”,即黃河源頭,有著豐富的歷史、人文、宗教、民俗文化遺跡和遺址。
著名的《格薩爾》史詩中許多重要的情節都與“瑪域”有關。而果洛草原的每一處幾乎都能找到與藏族英雄格薩爾有關的遺跡,每一位老人口中都能聽到有關格薩爾的傳說。在大量的民間神話傳說里,也能印證出不少有關格薩爾的歷史古跡。達日縣吉達爾黑土溝,傳說是格薩爾度過童年的地方,也有一個好聽的地名——玉龍森多。格薩爾的獅龍宮殿就坐落在這里,殿中故事中的人物塑像形態各異、栩栩如生,讓你沉靜在那古老的傳說中。該縣桑日麻鄉境內還有一處形似城墻的山丘,相傳就是嶺國女將阿德拉姆的遺址。傳說格薩爾賽馬稱王地在瑪多縣境內的阿玉迪草原,阿玉迪草原一望無際,是一個賽馬的絕佳之地,賽馬稱王的寶座遺跡就在格拉雜山下。而扎陵湖、鄂陵湖、卓陵湖則既是格薩爾王的寄魂湖,也分別是他的王妃珠姆、尼瓊、拉澤的寄魂湖。鄂陵湖中心有個小島叫“熱瑪智赤”,意為拉船山羊,傳說珠姆王妃每年到湖心島去煨桑,就乘坐這樣一個由山羊拉著的小船。
果洛境內不僅擁有豐富的格薩爾文化資源,還有眾多的傳承方式和傳承藝人,也因近年來在格薩爾文化工作中取得的成績,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于2008年12月正式將果洛州命名為“中國格薩爾文化之鄉”和“中國格薩爾文化研究基地”。這在一定程度上再次提升了果洛格薩爾史詩文化的地位和其旅游開發價值。
對于“三果洛”的形成、發展歷史,現存的《多欽則益西多杰傳》、《藏族原始六氏族姓譜》、《安多政教史》等有關藏文史料均有較為詳細的記載。《班瑪縣志》也采用了這些文獻的說法:“三果洛”的始祖為朱拉加、朱安本父子,他們在公元14世紀末期攜屬民遷至今班瑪縣境內游牧。隨著部落勢力的強盛和朱拉加父子聲望的提高,引起了當地年則、垮熱、哇里三部落頭人的嫉恨,策劃以武力消滅他們。由于得到密告,朱拉加父子一舉消滅了當地三部落的武裝勢力,占據了其領地、屬民和多柯河一帶的所有地域。故得名“果洛”,即“反敗為勝”,一直沿用至今。
小編簡評:
小編簡評:
小編簡評:
小編簡評:
小編簡評:
小編簡評:
小編簡評:
小編簡評:
小編簡評: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