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招商網匯聚了各式各樣的精品食品,休閑零食、酒水飲料、生鮮食品等應有盡有;平臺提供最豐富的招商代理信息,有需要的朋友們趕快來下載吧。
食品招商網app是由北京物通時空網絡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開發并推出的一款快速招商app,該app能夠多為您提供實時的酒水、飲料、休閑食品、方便食品、糧油調味品、沖調食品、保健食品、生鮮食品等食品招商代理信息,是食品企業招商,代理商找產品的極好信息軟件。食品招商網在業內眾多客戶的大力支持與推動下,秉持“服務食品行業”的發展理念,憑借資深的行業背景、高效的工作團隊和優質的軟硬件設施,已成為中國食品與飲料、酒水行業的門戶網站,在未來的發展進程中,公司將繼續堅持“垂直化,專業化,多元化”的發展思路,繼續保持并擴大平臺在食品與飲料、酒水行業的領先優勢 ,矢志將平臺打造成為中國食品企業和國際食品企業進行B2B交易的第一行業門戶;成為中國食品行業內網絡服務、雜志傳播、信息化建設、貿易撮合與促進的第一品牌。
1、隨時刷新招商、產品信息,提升排名!
2、實時發布貨源信息,讓您發貨更快捷!
3、方便快捷,隨時隨地查看食品招商、代理信息!
4、海量信息,與中國食品招商網SPZS.COM網站同步,百萬招商信息、代理信息、知名廠商、全國經銷商信息等放入口袋!
5、信息推送,留言早知道,每天推送您需要的產品和代理信息,不再錯過任何商機!
6、權威食品資訊,及時、準確的食品行業資訊,全面、專業的食品營銷策劃知識,每天更新,行業新聞,一手掌握!
怎樣才能使發布的招商產品得到更好的關注,提高成交機會?
在發布信息時,1,一定要按照發布招商產品頁面提示進行填寫,保證發布信息規范無誤、圖片規范,清晰、美觀;2,發布產品名稱時在允許編輯的數字范圍內信息盡可能全面,易于客戶檢索和查看;3,認真填寫產品說明,完善準確的產品說明能夠讓客戶更好的了解產品,提升客戶意向,進而促進成交;4,參與競價,是您的產品能夠排名靠前,獲得更過瀏覽量和曝光率;5,了解廣告位
發布信息應該注意些什么?
提升通過審核率的小竅門:1,發布信息真實有效; 2,不發布重復的內容、已經發布過得消息;3,發布內容合乎法律法規,不包含敏感詞匯;4,信息圖片清晰、完整,圖片與所描述的信息內容一致;5,關于圖片包裝的部分展示,可適當提供相關說明及證明。
食品行業提價范圍擴大AB面:生產成本上漲之痛與市場份額焦慮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莎 北京報道 民以食為天,近期食品行業出現漲價潮。
11月1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10月物價指數,10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環比上漲0.7%。在各類消費品中,食品煙酒類價格環比漲幅最大,其中食品價格由9月下降0.7%轉為上漲1.7%,糧食、食用油、鮮菜、鮮果等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上漲。
從市場來看,包括海天味業、雪天鹽業、加加食品、洽洽食品、安井食品、佳禾食品、祖名股份等多家行業頭部上市企業宣布提價或有提價意向,覆蓋調味品、速凍食品、休閑零食、飲料等多個細分領域。如11月8日,祖名股份宣布對部分植物蛋白飲品出廠價上調15%-20%不等。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原輔材料、人工、運輸、能源等成本持續上漲被認為是頭部食品企業漲價的主要原因。“從今年上半年開始,食品企業的成本就在直線上升,很多企業不想漲價,但疊加限電限產等因素影響,到十月左右企業都有點熬不住了。”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食品企業的成本和未來發展角度來看,漲價是必然的。
食品企業漲價潮蔓延
多位受訪對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究其根本,本輪食品漲價潮是成本上漲驅動,而非企業主動漲價。
“從我了解到的情況看,這輪漲價并不是企業為了追求超額利潤所產生的行為,食品行業目前整體面臨綜合生產成本持續上漲的壓力,逼不得已才提價。” 淘菜菜食品行業總經理李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超表示,從淘菜菜平臺反饋的情況來看,較今年前期和去年,目前很多食品企業的毛利受到明顯擠壓。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趙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出,食品企業綜合生產成本上漲受大宗商品、能源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土地、勞動力等要素成本持續上升等多種因素影響。其中主要壓力源于食品生產原材料價格上漲。
小麥是很多食品品類生產的主要原料之一,受極端天氣和洪澇災害影響,部分地區冬小麥種植較往年有所延后,或將影響明年上半年小麥市場供應。李超以此為例,認為企業短時間內很難內部消化原材料價格上漲風險。
目前十余家食品行業頭部上市企業明確推出漲價決定。多位受訪對象表示,本輪食品漲價存在從行業第一梯隊向第二梯隊,乃至長尾上的中小企業傳導的可能,從而帶動整個行業相應品類的食品出廠價格上漲。
趙萍談到,大型食品企業消化原材料等價格上漲的能力很強,中小企業的規模效應、供應鏈效率等相對弱勢,消化成本上漲的能力相對有限。因而對于中小食品企業而言,上游生產成本上漲對下游出廠產品價格上漲的傳導效應更明顯。
也就是說,中小企業的產品價格上漲壓力和動力比大型食品企業更強。
另一方面,趙萍表示,大企業率先提價,會對中小企業產生示范效應,抑或攀比效應,帶來跟風漲價的現象。“從市場競爭的角度而言,中小企業的品牌知名度、市場占有率等不及大企業,如果先行漲價,存在市場份額損失的風險,而跟風漲價的風險相對較低。”
平安證券研究發現,食品企業的產品提價一般滯后于原材料成本上漲1-2個季度;龍頭公司作為價格標桿率先提價,其余競品在3-6個月內跟進提價;話語權強、品牌力強的企業往往是直接提價,而稍弱的企業一般通過推新品或者換包裝來間接提價。
從實際來看,食品漲價潮或已出現向整個行業擴散現象。北京超市供應企業協會會長姚文華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就其了解的情況而言,目前很多品類的食品都出現了出廠供應價格上漲現象。“有些企業的庫存多一些可能還能再堅持一下,但企業新進貨的成本都提高了。”
李超則發現了食品漲價的另一面。他談到,考慮到食品出廠價格上漲后消費者對食品新價格有一個接受過程,很多企業上調食品出廠價格的幅度往往低于成本漲幅。
很多食品企業在公告中亦有相關表述,如海欣食品在公告中表示,受成本持續上漲影響決定對部分產品進行提價,目的是“為更好地向經銷商、消費者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促進市場及行業可持續發展”。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