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啟蒙教育軟件,弟子規國學啟蒙app有很多的弟子規視頻,不同的故事內容清晰的講解,還有海量的國學知識,傳承優秀的中國文化。
弟子規作為中國傳統啟蒙教材之一,目的是要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為將來的成長和發展奠定基礎。弟子規采用童聲朗讀,更具親和力,滾動的字幕與配圖,精心制作的典雅風格,便于讓孩子對學習萌生興趣。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孩子“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優質啟蒙課程。
1、真人朗讀,內容全面,包含注音、注釋等解決寶寶不識字的問題;
2、原文注釋模式,分段朗讀和文字解釋便于孩子家長共同理解學習知識;
3、視頻播放方式,更生動的讓孩子理解知識內容,更有興趣去學習;
4、解決小孩在童蒙階段的養正問題,培養小孩良好行為和學習習慣,養成良好品格修養。
1、下載和安裝app,點擊應用的圖標立即進入使用
2、在應用的首頁中,查看弟子規各個繪本故事列表
3、點擊故事視頻,立即播放視頻的內容學習,管理繪本
4、在線立即查看學習記錄的信息,可以清楚了解繪本學習的情況
5、點擊我的進入,實時查看賬戶學習的情況,在線實時管理賬戶
在國家都提倡《弟子規》的時候,卻有人說《弟子規》不合時宜,說它提倡的孝都是愚孝。那事實真是如此嗎?作為著名教育家的李毓秀真的有那么呆板?
首先,我們來看看,那些被說成是愚孝的句子。首當其沖的便是“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 順 承。”不過,質疑這句話的人多半是杠精,只是為了反對而反對。他們說:如果父母錯了我們也需要敬聽?需要順承?
父母會錯嗎?當然會。那父母錯了,我們就可以不聽了嗎?竟可以沖他們大吼大嚷了嗎?后面就有講了如何應對,即使父母錯了,我們也應該認真聽完,之后“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我們都不是機器人,不是明知有錯,還照樣執行不誤。
隨著年歲增長,社會閱歷增加,我們當然會有自己的標準,甚至辨別是非的能力會超越父母。這是我們要學會正確的勸諫,不要不耐煩。就像小時候,他們教我們長大一樣,做到無微不至。
同樣的還有“親所好,力為具。”當父母喜歡的東西超越法律和道德的要求時,當然不能“力為具”,但是生活瑣事,基本物質追求,作為子女難道不應該盡可能滿足父母嗎?
“親惡我,孝方賢。”有很多人會覺得,父母都討厭我了,我為什么還要孝順他們?這時候,不孝其實也是人之常情。所以,他也只是說,如果在父母不喜歡你的情況下,你依然可以保持孝心,通過努力改善與父母之間的關系,那就是真正的賢德。并不是要求你一定要做到。尤其是有一些完全不講道理的父母,思想僵化,偏激。而你還一味順承,那就是真的是愚孝了。明知父母有錯就應該努力幫助他們改正錯誤。
“親有疾,藥先嘗。”這也是很多人詬病的一句。認為藥不能亂吃。藥不能亂吃是對的,但這里沒讓你把父母的藥全吃了,只是試一下冷熱苦甜,古時候都是湯藥,太燙或者太涼都不適合病人服用,所以幫父母試一下是應該的,小抿一口,然后吐掉就可以了。如今一般都是西藥或者中成藥,幫父母倒好開水,試一下水溫,方便他們送服就行。父母是大人本應該有辨別能力,但病人的知覺不如正常人,弄不好容易燙傷。所以時水溫是有必要的。
最后就是關于喪禮。有些人覺得守喪三年太久了,而且守在家里什么都不干,太耽誤事了。這顯然是誤解。守喪,沒說不讓你去做其他事。工作生活是照常進行的。只是細節上略微注意就好。其實對于真正有孝心,對敬愛父母的人來說這根本不是事兒。父母走了,我們肯定會傷心,生活中容易觸景傷情,也肯定沒有心情大吃大喝聲色犬馬。只有那些登徒浪子才會想著花天酒地。
修復已知問題
優化用戶體驗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