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通風格的休閑經營類型游戲,全民美食家打造了獨特經營餐廳玩法,多樣豐富驚喜內容元素不斷更新,大量的紅包獎勵任務期待你的絕佳表現哦!
1.畫面采用了相當豐富絢麗的卡通設計,為玩家朋友們呈現了一個品味獨特的餐廳。
2.游戲中有多種多樣的食材種類,玩家朋友們可以通過完成任務來解鎖更多的菜品食譜。
3.隨著玩家等級的不斷提升餐廳的規模會變得越來越大,為玩家帶來更多新奇的玩法。
清爽簡潔的讓人直接手機游戲頁面,讓你舒服暢快的游戲感受。
豐富多彩的中華料理食譜,讓你產生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食原材料理感受。
根據與消費者們溝通交流等獲得豐富多彩的手機游戲禮物,享有掙錢的快樂。
依據你的級別提高,能夠產生各種各樣多的食物及其各種各樣獎賞加持。
1、挑戰更多新鮮的菜譜,只有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廚藝,你才能將中國菜帶向世界.
2、成就五星級的廚師,設計更多新鮮可口的菜,讓餐桌上的美食更加的豐富吧.
3、各種食物的搭配方式和比例都會給你衡量清楚,你需要做的就是加熱制作和配料的添加.
據說音樂學院的學生有一個鄙視鏈:什么樂器都學不會就只好去學指揮,作曲或者音樂學,如果這些專業還是學不會,那總還可以當樂評人。看到這個我心中一樂,對于一個文字工作者而言,一流才華的可以去寫詩,二流才華的可以寫小說,實在寫不了啥,還可以寫美食專欄嘛。
在古早年代,寫幾篇美食專欄就可以被人稱作美食家的。那個時候,美食家簡直是亂帽子,逮誰扣誰,但凡是文從字順,對吃喝有點興趣,愿意俯下身子,寫幾筆的,都是美食家了。
在那個清純年代,寫美食不需要太多知識,互聯網不發達,人們也沒有吃過見過。你講述一點鵝肝魚子醬,出現幾個英文單詞,就叫人瞠目結舌,如果出現幾個法文意大利文,聊聊勃艮第波爾多,就屬于才冠中西了。那時候的美食文章多半是故園故情,媽媽的味道,兒時的記憶,清苦年代的豬油渣,要么就是走南闖北的吃喝見聞,一個北方人去過云南吃過過橋米線,都可以洋洋灑灑寫幾百字,幾個朋友下館子也能寫出深情厚誼。實在不行,也可以吊書袋,身邊有本《隨園食單》,再來一本《紅樓夢》,就可以洋洋灑灑;要是能引用幾句大仲馬,Brillat-Savarin,Curnonsky的名人名言,更是叫人刮目相看。
如果把時間拉伸的更久遠一點,現在被美食工作者供在牌位上的汪曾祺、梁實秋、周作人、林語堂等諸位文字大家,其實都僅僅是用業余的閑散時光,寫過一些講述吃喝的小品文,等于是掉了一點點心渣,就被后人反復追憶,《雅舍談吃》《故鄉滋味》就可以一版再版。在那個年代,沒有美食家這個稱謂,連王世襄先生的拿手好菜也不過是個“燜大蔥”,沒有海參,沒有雞湯,來點大蔥,模擬一下肉味,聊勝于無。吃不飽穿不暖的年代,吃喝都是過日子,饑一頓飽一頓,哪里有什么美食家。
在傳統媒體余光尚存的時代,所謂的美食家不過是愛吃喝的文化人,恰好手里有一根筆,經過一些專業文字訓練,稀里糊涂的入了行。比如四川詩人石光華,寫了大半輩子詩,不為人知,卻因為一本寫吃的隨筆《我的川菜生活》而成為美食家。我也算是瞎貓與死耗子的產物,原本想著去媒體做我喜愛的文化圖書電影板塊,因為那邊人招滿了,面試我的女主編指了指旁邊的小屋說,他們好像還在招聘美食版的記者,我也就渾渾噩噩的被推上了一座吃喝的小船,從此飄搖江湖十幾年。要是當時把我推到房地產部門,我如今是個一把房產證在手的隱形富豪也未可知。
到了2010年之后,微博時代開啟,接下來是自媒體崛起,短視頻,各種大V頻出,動不動就10w+、動不動就幾百萬粉絲,當然其中也有不少水貨,他們傳統媒體也虛報發行量,還不允許自媒體們刷一下數據?州官放火,百姓點燈,甲方歡喜,乙方開心,兩不相怨。
以前我在各種飯桌上指指點點,假裝一個冒牌美食家,一個二手專欄作者,其實都知道不能入戲太深,真要是自各兒也把自各兒當盤菜,只能是剩菜。那時周圍的走馬燈的朋友們都還臉熟,多是媒體人背景,轉了行,寫博客,做公號,弄個微博,餐廳也客氣,老師老師的叫著,好不好吃的,總是份人情,發個東西,做點推廣。傳統媒體時代還扭扭捏捏,保持一點姿態,自媒體時代,都是靠甲方金主過日子,拉下臉皮,賞口飯吃,根據粉絲多少,也能開口要價,便宜的一兩千,貴的十來萬,一個愿打一個愿挨,也算是心甘情愿。
這個年代的“美食家”們,都是和氣生財,以前我們這種專欄時代的媒體人,有時候還要講究個起承轉合,文字筆法,總是要成篇成段,是個玩意兒。這些各路大V已經熟練的使用標題黨,各種梗,反轉,神最右,俏皮回復,怎么get到粉絲的點,140字之內見天地,怎么得到最大化的曝光……
這就有點像穿褲子,我還守舊的感覺褲子怎么都應該是條干干凈凈的褲子吧,一不小心,滿大街都是穿著故意做舊的,刻意弄破洞的褲子的人,別人說:別老土了,現在這才是流行。
而到了全民視頻,全民直播的時代,上一代大V們也懵圈。因為不知道什么地方鉆出來一群草根紅人,鄉村廚師教做飯,各種敢吃的貪吃蛇,生吃肥腸,生吞耗子,砌一個大鍋烤駱駝,在山上逮竹鼠,鄉村老太太曬豆腐干,也有大叔下池塘捉王八……反正都是吃喝故事,各路野生美食家紛紛冒出來。你說吃魚子醬講究吧,一搜有,一公斤魚子醬給你可勁造;你說吃生蠔有情調吧,一搜也有,金毛小伙開生蠔手法熟練,吃生蠔的樣子里都有浪子回頭的落拓滋味。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