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武裝2021手游是款賽博朋克風格的動作射擊類型的游戲,感受賽博朋克未來主義夜市的氛圍,在這里,相互競爭的群體之間的戰斗已成為每天的例行公事。
1、玩家通過接受完成任務一步步開啟新的區域來了解整個游戲的世界觀并最終成為拯救世界的英雄。
2、玩家通過接受完成任務一步步開啟新的區域來了解整個游戲的世界觀并最終成為拯救世界的英雄。
3、-在游戲中玩家可擁有四大附帶不同屬性攻擊特效的神兵利器
4、在游戲中玩家可擁有四大附帶不同屬性攻擊特效的神兵利器,華麗的技能特效,流暢的即時戰斗,爽快度爆表!
飛車、不同的機器人、土匪、霓虹燈橫幅和synthwave音軌在這些街道上等著你!
嘗試不同的任務和成就:射擊,偷車,極限比賽,尤其是破壞街道環境,很有趣!
生物工程和高科技讓你用仿生假肢升級你的身體,成為更強大的戰士?茖W為了勝利!提升你的技能,打敗你的敵人。成為傳奇獵頭或專業ATM黑客!
在幫派沖突中生存,打開充滿冒險的陰影世界!在我們的超級風格游戲中解放你的思想!
幾個星期前,崩壞三開放了《光鎖迷城.天穹》主題活動(本來還以為像后崩壞書一樣,又開放了一個開放世界。(話說你后崩壞書什么時候更新))。在這次的活動中,最大的特點莫過于濃重的“賽博朋克”味。
相信在座的各位中,一定有相當一部分艦長對賽博朋克非常感興趣(沒準還有幾個把《賽博朋克2077》搞過來了)。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關于賽博朋克的一些事。
什么是賽博朋克?
我確信,有相當一部分玩家對賽博朋克元素具有非常大的興趣,但是對賽博朋克本身并不了解。
因此,在這里本艦長簡單的概述一下么朋克的定義。
賽博朋克,基本含義是“控制論、神經機械學”與“朋克”。一般而言,認為這個詞起源于威廉.吉布森的科幻小說《神經漫游者》(在這部小說中正式出現了賽博空間這個詞。)
賽博朋克的核心是反烏托邦與機械恐怖主義(或者說AI恐怖主義),通常表現為在一個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未來(具有反烏托邦風格的未來),因為人工智能崛起而造成某種社會危機。
隨著時代的發展,賽博朋克的形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F在相當一部分賽博朋克小說已經和威廉.吉布森當年的著作,有很大的差別了。
賽博朋克的發展史
絕大多數人認為,賽博朋克誕生于威廉.吉布森的小說《神經漫游者》,因為這部小說第一次提出了賽博空間這個詞。
但實際上在更早之前,菲利普.迪克的小說《仿生人能夢見電子羊嗎?》(后來改編成電影《銀翼殺手》)就具有了濃重的賽博朋克式的風格。
但是,如果單單從機械恐怖主義這一點向前追溯的話,則可以追溯到現代機器人故事之父阿西莫夫(三大定則的提出者,構建了極為完備的機器人理論體系,并自己指出了這個體系中自我存在的最大問題:究竟該如何定義人?),甚至可以追溯到更早的電影:《大都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部電影不但有濃重的機械恐怖主義,而且也有反烏托邦的味道。)
所以……關于賽博朋克究竟是什么時候具有了雛形,學術界并沒有定論 。但是威廉吉布森擁有賽博朋克之父的稱號是毫無問題的——畢竟這一運動的高潮是他引起的。
在《神經漫游者》獲得雨果獎,星云獎,菲利普迪克獎三獎之后,賽博朋克可以說是一夜成名。在西方的科幻界,賽博朋克在某種意義上甚至具有“現代科幻”的含義。
(至于賽博朋克很大部分是源自1960至1970年代的新浪潮科幻運動以及其他的作家在這里不提。)
我們所熟知的作品里面,《頭號玩家》、《阿麗塔.戰斗天使》、《愛、死亡、機器人》都算是賽博朋克作品。(《終結者》比較難說,畢竟沒有那種經典的,長得跟九龍寨城一樣的居民建筑。)
九龍寨城式建筑
賽博朋克在中國
這一塊內容可能是大部分的艦長最為在意的——自己喜歡的作品類型在自己身邊,有什么樣的狀況呢?
但很遺憾的是,本艦長不得不指出:雖然在動漫圈和游戲圈里,賽博朋克是一種比較流行的文化。那它本來的老巢——科幻圈里,它反倒遭受了冷落 。
在中國第三代科幻作家里面,第一檔的無疑是三駕馬車:劉慈欣、何夕、王晉康。而這三個人跟賽博朋克基本沒有半毛錢關系。
(葉永烈等老一輩作家在這里不做討論)
目前這三個人基本壟斷了中國科幻市場的半壁江山,因此賽博朋克不可能在中國科幻里占據主導地位(除非過個幾十年。)
而在剩下的科幻作家,如張冉、寶樹、江波等人的作品中,賽博朋克所占成分也是少之又少。張冉的《起風之城》可能還稍微有那么一點點關系(扯到了機器人),但主體和賽博朋克不搭邊(人家貌似更有工業時代的風味)!洞箴囍辍穭t完全沒有關系。寶樹的《人人都愛查爾斯》倒是頗有賽博朋克的味道。而江波的《移魂有術》和一部講一個叫哪吒的人工智能的科幻小說(獲得過華語星云獎的,名字叫什么我忘了)也和賽博朋克幾乎沒有關系。因此,中國科幻圈里的賽博朋克,估計都集中在網文里面吧。
我對賽博朋克的看法
這里可能要讓大家失望了——本艦長對賽博朋克幾乎沒有什么好感,甚至有時候還會抱有一種近似厭惡的態度。
因為賽博朋克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些背離科幻的味道了。
(此處先跟大家科普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科學幻想小說翻譯過來,其實應該是科學虛構小說。真正的科學幻想小說在國內被稱為科學奇幻小說。網文中的策劃一般屬于科學奇幻小說。)
什么是科幻?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一點都不好回答。劉慈欣就曾經曾經在《 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里面,討論過對科幻的定義。
而在我看來,科幻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種展現對整個社會超宏觀的思考(一般表現為社會型科幻),另一種則展現對一件事超微觀的思考(一般表現為技術型科幻)。
而無論是哪種科幻,它所要表達的都是一種思考——科幻小說絕對不是僅僅把故事講好了就可以的。
阿西莫夫在小說《雙百人》中,展現了他對到底什么是人的思考;王晉康在小說《第2.5次世界大戰》中,展現了對民族主義以及科學技術發展的思考(那個關于海豹和冰層的理論實在是太好了。);劉慈欣的《全頻帶阻塞干擾》則展現了對人與國家之間的關系的思考……可以說思考是科幻小說的靈魂,也是它不同于經典小說的地方之一。
但是現在的賽博朋克小說,很多只是追求一種味道,一種感覺。就像出現幾條星際戰艦,并不能把一篇小說變為科幻小說一樣,你出現幾個人工智能,也不能把一篇經典小說變為科幻小說。
對于這種披著科幻外皮要背離了科幻的賽博朋克小說,本艦長實際上是相當討厭的。(本人是科幻迷)
不過,如果大家只是喜歡賽博朋克的感覺的話,本艦長也不反對——只是我不希望大家因為賽博朋克小說對科幻產生某種刻板影響。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