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款非常好用的天氣預報的軟件,通過這個app你可以查詢本地詳細天氣動態,還可以查看當地的各種風景,查看空氣污染指數等等!
天齊預報app是一款查看全國天氣的軟件,天齊預報app提供未來三天的天氣信息,包括空氣質量指數,對您的戶外活動的指導,天齊預報app占用及小的內存,方便您的日常生活。天齊預報app是一款查看全國天氣的軟件,可以預報15日天氣情況和空氣質量!提供全國3259個城市天氣預報,31395萬個鄉鎮天氣,4864個國際城市天氣預報,實時發布3218個城市空氣質量指數, A股互聯網上市公司“二三四五”榮譽出品!空氣質量實時查詢,PM2.5一目了然,惡劣天氣預報推送。
1.省時省流在線查看,不占據手機內存空間
2.天氣信息播報全面,為廣大市民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
3.提供各種酷炫的天氣動畫,支持下雨、打雷、閃電、晴天等多種動畫效果
4.未來24小時的天氣預報不斷更新推送,掌握全面的數據資源
5.自定義查看空氣污染指數,了解本地的空氣質量,保護自己的家園環境
1.實時掌握24小時的天氣變化,溫差提前預防做準備
2.全國各個地區的PM2.5實時監測分析,盡收眼底
3.異常天氣智能播報提醒,避免災害的發生
春夏之交,溫度回升,萬物復蘇,候鳥北歸,然而“30減15”的降溫模式,凍得小伙伴直呼冷冷冷。上竄下跳的氣溫,時陰時雨的天氣,也給工農業生產造成了影響。自古以來,中國就是農業大國,準確的天氣預報對于農業耕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天氣預報黑科技應運而生。
最早的天氣預報與伏羲創立的八卦有關。他以乾、兌、離、震、巽、坎、艮坤等八種卦象,分別對應天、澤、火、雷、風、水、山、地等八種要素。伏羲通過天文、地理和物候的變化,用卦象表示天氣預報的結果,從而指導農業生產。
受到八卦的影響,商朝對各種天氣進行記錄和預測十分重視。在殷都安都出土的甲骨文,有“壬申雪,止雨酉晝;已卯雹,乙酉大雨”的文字,記錄了雨雪起止的時間,同時,巫師通過占卜預測未來的天氣。民間對風、雨、雷等自然現象,賦予了神性,以祭祀的方式,祈禱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這種迷信活動,是對天氣的主觀臆測,缺乏可靠的科學依據。
隨著時代的進步,周朝的百姓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氣象經驗。周文王在八卦的基礎上,建立了六十四卦周易,其中明確表述:“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边@是古人對預報天氣的初級探索和思考。
在《詩經·幽風·七月》中,將一年的主要氣候特征與農業活動相結合,體現了氣候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对娊洨q北風》又有“北風其涼,雨雪其雱……北風其喈,雨雪其霏”,意思是說北風吹得寒冷刺骨,雨雪就會很大,北風刮得迅疾快速,天氣往往細雨彌漫。
《夏小正》是現存最早的記錄古代農事活動的歷書,分為《經》和《傳》兩部分,雖有錯漏,記錄了當時的物候信息,對研究夏朝的自然環境有一定的研究價值。而曾子以陰陽的變化解釋了風、雷、霧、雨、露、霰等氣候現象的成因,管仲根據齊國的氣候特點,提出了三十節氣系統,這些理論形成了古代天氣預測的早期雛形。
秦始皇統一天下后,頒布了《秦侓十八種·田侓》,要求各地及時匯報雨雪情況,對波及范圍和影響程度也要詳細記錄。在《呂氏春秋》中,將云分為山云、水云、旱云、雨云四類,從而加強天氣預報的準確性。
天氣預報在漢朝有了長足的進步。在《淮南子·天文訓》中,首次提出了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這種方法至今仍然發揮重要作用。此外,王充、蔡邕等人分別對雷、虹等現象的成因,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對天氣預報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下雨和大氣中的水氣分布有關。西漢董仲舒在《雨雹對》中,認為水氣 “攢聚相合,其體稍重,故雨乘虛而墜。風多則合速,故雨大而疏;風少則合遲,故雨細而密。”他解釋了雨的成因,以及雨量與風有關,這一解釋與現代的降雨理論基本相符。
漢朝時成立的欽天監,類似于現在的氣象站和天文臺,它負責觀察星象、推算節氣、制定歷法。欽天監由太史令掌管,東漢科學家張衡曾擔任過這個職務。他用易經和義理和象數推導,著作了《靈憲》,將古代的天文和氣象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張衡研發的“相風銅鳥”,“遇風乃動”,是世界上第一臺測風向的儀器。
網友評論
支持( 0 ) 蓋樓(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