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札物語》是由成都風云傳說研發,龍淵網絡發行的國內首款日式花札手游。在這個嶄新的世界里,你將作為主角從爺爺手里繼承位于出云之地中為花札愛好者所創辦的出云閣,而你又將會與出云閣的花姬們展開怎樣的故事呢?
1、唯美游戲場景,每一個妖怪的短故事你都經歷過,事實上妖怪比大家更簡單。
2、用你的動能處理黑喑對手,用不同尋常的方式戰勝你的對手;
3、在這個全新升級的全世界里,你將作為主人公從爺爺手里繼承位于出云之地中
出云之城,經營屬于你的莊園
這是屬于你的莊園,在這里你可以從莊園中獲取商品的原材料,可以在神社祭拜神明,可以在密藏山開拓礦洞,可以在工藝坊加工商品,最后在貿易港口出售貨物,為恢復出云閣的輝煌提供資金。
花札段位賽,傳統花札的全新體驗
游戲復刻了傳統花札的雙人Koi-Koi玩法,擁有18世紀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風格圖案,更有30文與12月兩種場次。在這里你可以感受到緊張刺激的對弈體驗,可以感受到反敗為勝的對決快感。
花姬傳記,尋找花姬的過往
在出云閣的每一位花姬身后都與出云閣有著千絲萬縷的過往,去探尋她們背后的故事,解開她們的心結,讓她們心中的歸屬——出云閣恢復到往日的輝煌景象。
1、這是屬于你的莊園,在這里你可以從莊園中獲取商品的原材料,
2、可以在神社祭拜神明,可以在密藏山開拓礦洞,可以在工藝坊加工商品,
3、最后在貿易港口出售貨物,為恢復出云閣的輝煌提供資金。
在出云閣的每一位花姬身后都與出云閣有著千絲萬縷的過往,去探尋
她們背后的故事,解開她們的心結,讓她們心中的歸屬——出云閣恢
復到往日的輝煌景象。
日本京都八坂神社每年都舉行和歌紙牌,今年已經是第43次舉辦了。神社供奉著據說是第一位寫和歌的素戔鳴尊,據朝日新聞報道,今年共23名8-25歲的男女在神社院落內的能樂舞臺上大顯身手。那這種和歌紙牌究竟是怎樣一種游戲呢?
它就是日本古代流傳下來的紙牌游戲法“小倉百人一首”。
《小倉百人一首》和歌紙牌(歌留多)
這種在13世紀時,薈集了7世紀以來有代表性的100首和歌。玩法是先攤開寫有下句的紙牌,數人圍著這攤開的紙牌聽一個人讀和歌的上句,圍著的其他人搶先找出對應上句的紙牌,以得紙牌多的為勝。熟練者在上句剛讀開頭即已找出下句紙牌。因此,不全部背出這100首和歌則不可能取勝。可以說這是通過背誦和歌,繼承古人智慧。
京都八坂神社新春玩紙牌最有意思的是,選手們會模仿平安時代的衣著裝束,深入情境,可以說是十分投入了。相較之中國人春節打麻將不會穿旗袍,可以感受到日本人對宣揚傳統文化的重視。當今日本紙牌已經發展到有全日本紙牌協會的存在,而中國則沒有這方面的傳承。
花札
此外日本紙牌還有花札、伊呂波紙牌,以及許多新創造的紙牌。因為之前日本物語介紹過花札,所以此次小編重點介紹伊呂波紙牌。伊呂波的玩法是在聽讀諺語后,即抽出寫有該諺語的首字及繪有有關圖畫的紙牌。
伊呂波紙牌圖牌
紙牌有兩種元素,一個是圖,一個是字。
伊呂波紙牌字牌
文字牌和圖牌,分別各有四十六張(牌數不一定)。每個音節都有一組牌(文字牌+圖牌)。
-2-
歷史起源
日本紙牌是日本的民間傳承文化之一。所謂民間傳承,就是一個集團中,自古以來所傳承給后世的習慣、風俗、傳說、技術和知識。而牌是日本家庭從古至今都喜愛的游戲,這可以追溯到平安時代。
平安時代(794-1185)時,本來是用貝殼來玩的,后來和歐洲的紙牌游戲融合,在元祿時(1688-1704)演變成今天的玩法,將諺語圖畫的牌鋪在地面,三個以上玩家即可游戲,一人當裁判,玩家搶諺語。
-3-
江戶紙牌:伊呂波紙牌
在日本的江戶時代,有一種游戲叫做伊呂波紙牌。
伊呂波紙牌內容取自諺語,根據不同的地方(江戶、京都、大阪等)內容也會有所不同。
玩法是由48張讀牌和48張花牌構成一副,將花牌在榻榻米上排成一排,將讀牌人讀到的花牌迅速取走。得牌最多的人為勝。紙牌分別以48個平假名開頭的諺語為內容。
平安中期以來1000余年、“いろは(伊呂波)歌”作為日本人學習“讀寫”時最初練習時用的歌曲被所有日本人學習。一邊誦讀以便書寫,并聽師傅講述歌曲內容的意思,孩子們在理解歌曲意義的同時記住了文字。
直譯為“狗走在路上,也會撞到棒子。”意思是人有旦夕禍福。
江戸時代「伊呂波紙牌」開始在全國流行開來。孩子們開始學習寫有48條人生教誨的諺語。
日常會話中,日本人將從基礎的部分開始學稱之為“從伊呂波開始學”,在日本人的生活中離不開“伊呂波歌”。
孩子在玩紙牌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學會了讀日本的平假名,同時知道了傳統文化中這些諺語的意思,對幼兒教育有很大幫助。集教育、娛樂、文化傳承于一身,顯現日本都市庶民階層的智慧,是日本都市文化的寶貴遺產。
列舉講解一下其中的七條諺語。
「な」泣面(なきつら)に蜂(はち)
直譯為“哭泣的臉再被蜜蜂叮”。
喻意為“雪上加霜,禍不單行。”
「と」年寄(としより)の冷や水(ひやみず)
直譯為“老人家的冷水“。一說是抵抗力弱的老人洗冷水澡,不自量力。另一說是抵抗力弱的老人因用冰水會壞肚子,所以奉勸老人不要做不自量力的事情。指和身份不相稱的言語或行為,以警告失敗。
「は」花(はな)より団子(だんご)
直譯“比起花,糯米團子更好。” 喻意為“舍華求實,不求風流,但求實惠”。
起源于日本人的花見文化,有賞花遇見時間表,并且必須佐酒佐餐,否則愧對美景。“櫻吹雪”的場景,他們會帶便當和雛霰,甚至會帶鐵板、爐子、瓦斯去烤肉炒面什么的。從日本人認為大中午喝啤酒是很享受的人,而中國人則認為白天喝酒有些糜爛這件事情上,我們可以看到文化的差異。
「お」鬼(おに)に金棒(かなぼう)
直譯為“讓鬼拿鐵棒。”喻為“如虎添翼。”這里拿鐵棒的鬼指的是“赤鬼”,象征“貪念”。日本的鬼文化來源于佛教,有五種顏色的鬼,分別為赤鬼、藍鬼(藍寫作“青”)、黃鬼、綠鬼和黑鬼。其中,藍鬼代表“嗔”,手拿叉;黃鬼代表“癡”,手拿雙面鋸;綠鬼代表“昏沉睡眠”,手執長刀;黑鬼代表“疑”,手執斧頭。日本的溫泉勝地很多會設置鬼雕塑去宣傳溫泉,以此可見日本人對鬼文化的喜愛。這也顯現了日本紙牌的信仰特點。伊呂波紙牌48張中共有8句是來源于佛教的諺語。說明佛教在當時已經深入民心并且十分自然地表現在了語言上。這和當時佛教的發展情況有關,據佛教學者考證,江戶時期的佛教與前期相比有了世俗化的傾向。幕府一方面對佛教加強控制,另一方面又利用佛教作為統治人民的精神武器,禁止成立新的佛教宗派,并提倡僧人專心研究教義和修行。在這個時期,佛教內部的世俗化傾向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主張吸收世俗倫理道德,肯定現實封建秩序,提倡“生活日用即為佛道”的思想。
「く」臭(くさ)い者(もの)に蓋(ふた)
直譯為“在發臭的東西上再蓋上蓋子。”指一時想掩蓋不光明的事實。
「す」粋(すい)は身(み)を食(く)う
這張字牌對應的圖牌上面畫的是藝妓,因此譯作“藝妓會侵蝕你的身體”。因為藝妓以前是娛樂男人的職業,這里指男生過于沉迷花柳會導致自身的毀滅,相當于“色字頭上一把刀”,警戒后人。這也側面顯現了江戶紙牌的娛樂特色。江戶時代的文化特色之一,就是庶民文化的興起。而庶民文化的三大支柱為,相撲、歌舞伎和江戶的游樂歡場之一的吉原。江戶的游樂歡場是江戶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代表江戶文化的町人藝術中的浮世繪生長的土壤。德川家康在江戶建立幕府政權后,征召各地的武士進駐江戶以便隨時待命,這些武士絕大部分都是單身。此外隨著江戶城的興起,來自各地的商人、手工業者聚集在此,使男性人口激增,導致男女比例失衡,因此色情業應運而生。鑒于這種情況,幕府決定設立集中娼妓區。江戶唯一獲得政府許可的游廊吉原開設于元和三年,即1617年,成為了著名的尋歡作樂之所。
「て」亭主(ていしゅ)の好(す)きな赤烏(あかえ)帽子(ぼし)
直譯為“一家之主所喜歡的紅烏帽。”喻為“一家之主喜愛的事物無論如何古怪,家庭成員都要順從” 。平安時代人們戴的都是黑帽,但是一家之主所喜歡的東西就算很可笑,家人也要順從,從此可見平安時代家庭的階級,以及男女的尊卑。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