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圖書館是一座有著100多年歷史的圖書館,在悠久的長河里,館藏海量的內容,各大國內外學者的聚集,隨著時代的變遷,該校園也退出移動App閱讀,在此線上閱讀的體驗和樂趣讓你沉浸在此知識的海洋里!
1911年建立清華學堂。
1912年清華學堂改建為清華學校,正式建立了小規(guī)模的圖書室,稱清華學校圖書室。
1919年3月圖書室獨立館舍(現(xiàn)老館東部)落成,建筑面積2114平方米,遷入新館舍的同時,更名為清華學校圖書館。
1928年學校改為國立清華大學后,圖書經(jīng)費驟增,館藏逐年大量增加,館舍不敷使用,乃于1930年3月開工擴建館舍(即今老館之中部和西部),于1931年11月竣工,館舍面積增至7700平方米,可容書30萬冊,閱覽座位700余席。大學成立后,建立了圖書館委員會作為學校的常設委員會之一。同時,各院、系也大都建立了自己的圖書室。
1935年10月至1936年9月,著名文學家朱自清教授任圖書館委員會主席兼代圖書館主任。至抗戰(zhàn)前夕,館藏書刊已極為豐富,計36萬余冊。
1937年"七、七"事變后,學校被迫南遷。
1938年4月,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南開大學在昆明建立了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清華圖書館運抵昆明書刊23000余冊。在運抵過程中,暫存重慶北碚的1萬余冊圖書遭日軍轟炸,損失慘重,僅燼余3000余冊。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清華大學遷回北京清華園。1946年復校時,圖書館已面目全非。抗戰(zhàn)期間,日軍以圖書館為外科病房,書庫為手術室及藥庫。這期間館藏損失達17萬5千余冊。到解放前夕,館藏僅有41萬余冊。
1948年12月15日,隨著清華大學的解放,圖書館重新走上了健康發(fā)展的道路。
1952年國家教育體制改革,清華大學由一所綜合性大學調整為工科大學,所有文、理科及一部分工程技術院、系被調整到其他院校,相關圖書資料也被調撥出去,至1958年共向外校調撥圖書18萬余冊。但所幸的是館藏中30萬冊珍貴古籍善本及甲骨文、青銅器等一批珍貴文物,在時任校長蔣南翔的指示下被保留了下來。為適應院系調整后清華大學成為一所多科性工程大學教學和科研的需要,圖書館對館藏結構進行調整和改造,重點采集工科類圖書。同時積極采集馬列主義經(jīng)典著作以及進步文藝作品。1966年館藏已發(fā)展到135萬余冊。
十年"文革"中,圖書經(jīng)費大大壓縮,許多珍貴書刊停購,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萬幸的是,由于全校廣大師生員工和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盡力保護,使既有館藏沒有受到大的損失。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教育戰(zhàn)線撥亂反正,迅速發(fā)展。清華大學自70年代末期開始進行學科調整,逐漸恢復理科、文科等院系,重新擴展成為一所綜合性大學。隨著學校學科布局的調整和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圖書館館藏的種類和數(shù)量也有了較大的發(fā)展,至1990年已達250萬冊(件)。
進入九十年代之后,清華大學圖書館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發(fā)展機遇。1991年9月,由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資和國家教委撥款興建的西館(逸夫館)落成。西館由清華大學關肇鄴院士設計,與老館渾然一體,曾多次獲國家各類優(yōu)秀建筑獎。西館建成后圖書館館舍總面積達27820平方米,閱覽座位2500余席。進入九十年代,圖書館的自動化、網(wǎng)絡化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逐步建立起比較先進、完備的信息基礎設施。先后引進了ILIS、INNOPAC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tǒng),通過網(wǎng)絡提供館藏中外文圖書和期刊目錄的公共查詢,館內業(yè)務工作如采購、編目、期刊管理以及流通等業(yè)務均在系統(tǒng)管理下進行;建立了光盤網(wǎng)絡查詢系統(tǒng),通過校園網(wǎng)為全校師生提供文獻信息檢索服務。自1998年以來,圖書館在繼續(xù)增加印刷型館藏的同時,大力發(fā)展電子資源,已形成了基本覆蓋全學科、包含豐富文獻類型和載體形式的綜合性館藏體系。至2017年底,實體館藏總量約有500.5萬冊(件),文摘索引類二次文獻已基本覆蓋學校現(xiàn)有學科,中、外文學術性全文電子期刊10.8萬種。
自1999年以來,學校相繼建立了人文圖書館、經(jīng)管圖書館、法律圖書館、建筑圖書館、美術圖書館、金融圖書館等專業(yè)圖書館。這些分館的館藏均實現(xiàn)了與學校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tǒng)的對接,在統(tǒng)一的平臺上為讀者提供服務。近年來,圖書館還開展了多項數(shù)字圖書館課題研究。2011年百年校慶期間,新建成的人文社科圖書館落成并順利開館。2012年,隨著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成立,金融圖書館也納入了校圖書館系統(tǒng),成為了第六個專業(yè)圖書館。2016年,北館(李文正館)落成開館,成為校圖書館總館的第四期建筑,與原有三個時期建筑融為一體。目前,全校圖書館共有閱覽座位4300余席,每周開放時間105小時,實行開放式借閱一體化服務,為師生提供了良好的閱讀和學習環(huán)境。圖書館為學校校園網(wǎng)的核心交換結點之一,有良好的網(wǎng)絡應用環(huán)境。普通閱覽室配備了大量的網(wǎng)絡端口和計算機終端,無線網(wǎng)覆蓋全館。讀者在這里可以很方便地查詢館藏信息、使用各類專業(yè)數(shù)據(jù)庫等。圖書館每天24小時不間斷地提供網(wǎng)絡信息服務,學校師生可以在校園網(wǎng)上的任意客戶端自由訪問各種數(shù)據(jù)庫資源或自行預約和續(xù)借圖書。隨著計算機的廣泛應用,信息參考咨詢工作日益活躍,圖書館開設了多種信息素質教育課程,為學校師生提供各種電子資源和其他類型的培訓。實行學科館員制度,密切與各院系的聯(lián)系,針對師生教學、科研的需求主動開展服務工作。設立信息服務中心,承辦課題查新、論文咨詢、代檢代查等服務。師生還可以通過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服務從國內、外圖書館獲得本館沒有的信息資源。2017年,圖書館完成新一代圖書館管理服務系統(tǒng)ALMA的部署和實施,新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對全網(wǎng)域、全媒體資源的一體化管理和服務,提供可訪問的文獻資源覆蓋紙質圖書和在線全文等多種文獻類型,讀者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均可方便使用圖書館各類文獻資源。
1.移動圖書館為使用android的在校大學生用戶提供了一種便捷的移動閱讀服務,用戶可以通過移動圖書館android客戶端對所在大學圖書館館藏資源進行目錄檢索,可以用文字流方式查看同方、萬方、維普等期刊、論文,各種外文數(shù)據(jù)全文,超星、方正、書生等各廠商電子書,4億新聞報紙。
2.通過學生證/借閱卡驗證,提供借閱信息查詢、續(xù)借、預約等功能,用戶也可通過移動圖書館android客戶端查看所在大學圖書館的最新公告、講座預告及各項服務幫助和指南。目前開通移動圖書館的大學有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您在使用中遇到任何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
通過學生證/借閱卡驗證后,客戶端提供條型碼掃描進行館藏檢索、借閱信息查詢、預約等功能,也可以查看所在學校圖書的最新公告信息。為用戶提供良好的用戶體驗。
清華大學圖書館開館時間
老館:周一到周日7:30~22:30(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除外)期末考試期間(考前一周開始,共三周)7:30~23:00
逸夫館:周一到周日8:00~22:00(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除外)
經(jīng)濟管理學院圖書情報中心:周一到周日8:00~22:00
建筑學院圖書館:周一至周四8:00~11:3013:00~21:30周五8:00~11:3013:00~17:00周六周日8:00~11:3013:00~17:00
法學院圖書館:周一至周四8:00~21:50周五8:00~16:00周六周日9:30~17:00
人文社科圖書館:周一到周日8:00~22:00
美術學院圖書館:周一到周五8:00~21:00周六9:30~17:00周日不開放
醫(yī)學院圖書館:周一至周四8:00~22:00周五8:00~17:00周六9:30~17:00周日不開放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