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學樂app基于人工智能及大數據開發出來的產品,可通過拍照或上傳已有圖片識別物體,可以準確識別大部分花草動物。
圖庫識別:將手機相冊里的植物圖片導入本應用,即可快速識別植物。
拍照識別:打開應用并拍照,即可快速識別植物。
分享:分享植物圖片到微信好友、朋友圈、qq、qq空間、微博等。
識別記錄:自動保存識別記錄,快速搜索歷史記錄。
多種識別的方式讓你可以體驗最為便捷的百科模式,圖庫的識別技術還是蠻高超的讓你驚喜;
非常強大的搜索功能非常好用,精準的幫你識別都是一些你可能不認識的一些動物;
軟件自帶搜索歷史功能,不用怕搜完就忘記了,對于廣大喜歡植物的用戶可以體驗一下。
1.智能養護提醒
根據不同植物特性、不同季節、當地天氣、養護方式來個性化提醒澆水、施肥、修剪、繁殖等養護需求。對于有經驗的養護者可自己設定個性化的提醒頻率。
2.大量的專業植物資料
包含多肉、花草等各種數千種植物的詳細信息、養護指南、生活習性等。教你如何辨別各種植物,可搜索自己喜歡的植物資料加入收藏。
近兩年,有個看上去比較新鮮的產品進入了我們的生活,這個產品品類今年同比增長80%,而2007-2016年的復合增長率連25%都不到,這就是植物奶。在2020年4月底,咖啡品牌星巴克推出了植物奶系列的咖啡——“燕麥奶”拿鐵,以燕麥奶為代表的植物奶就這樣,悄悄的來到我們身邊。廣告語上說著“是時候吃點素了”也直擊現代為追求健康,而控糖控油年輕人的心。植物不能產奶,那植物奶是什么奶?植物奶健康嗎?植物奶是智商稅嗎?等等話題也接踵而至。
植物奶是什么?
植物奶近兩年逐漸在國內興起,因為其銷量的增長,很多國內外品牌的融資、躥紅,使其備受關注。在飲食文化更加多元的國外,植物奶已經十分普及了,在國內,低碳、生酮、斷食、原始飲食、地中海飲食這些話題也是近兩年才被健身相關的群體重視。
植物奶類似于我們更為熟悉的豆漿,植物奶是用豆類、堅果、谷物等植物,通過浸泡、研磨、高壓均質等步驟制成的,植物奶不是“奶”,只有哺乳類動物才能產奶,稱之為奶是因為其顏色和質地比較像牛奶,而且可以和牛奶一樣飲用。
豆漿和豆奶都是大豆的衍生品,因為制作工藝不同,所以叫法也不同。植物奶也是一樣的,用不同的原料制作也會有不同的叫法,現在市面上比較常見的植物奶有,燕麥奶、豆奶、椰奶。
怎么興起的?
在海外,純素食主義者會相對國內來說更多一些,他們不會食用任何肉類和來自動物的產品,包括牛奶、雞蛋、蜂蜜,所以植物奶一般是提供給乳糖不耐受人群和純素食主義者。中國12%的素食人口比例雖然居世界第三位,但符合“純素食主義”的卻并不多,所以植物奶在國內不算太普及。植物奶一直默默無聞,直到一則名為《DAIRY IS SCARY!(恐怖的乳制品)》的短片使其發生歷史性的變革,也是植物奶興起的主要原因。
此段片揭發了乳制品行業的“殘忍行徑”,比如被迫母牛懷孕、偷走小牛、奶牛乳汁分泌過度導致變成軟腳牛等等。而植物奶正是趁著社會抨擊乳制品行業時,通過宣傳健康不傷害動物、時髦的價值觀、健康的“牛奶”、素食主義者等等來贏得消費者的青睞。但在中國,真正讓國人接觸到植物奶,并且獲得成功的,還是在于燕麥奶品牌商將其產品送進咖啡店,特別是星巴克。
植物奶健康嗎?
植物奶和“奶”其實沒什么關系,只是因為質地像牛奶,并沒有任何動物奶的成分。以燕麥奶舉例,燕麥奶是燕麥分解后溶于水,其口感與奶制品相似,于是就稱其為燕麥奶。燕麥奶在宣傳和廣告上強調的賣點都是植物、健康,同時不含膽固醇和反式脂肪酸。這些賣點都是屬實的,因為燕麥是一種富含膳食纖維的全谷物,其中的β-葡聚糖還可以與膽固醇結合,降低血膽固醇水平,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但如果和燕麥本身相比,燕麥奶的膳食纖維含量還是會打折扣的。
寫在最后:
每一個新品類進入市場時,都會經歷一段混沌期,植物奶也相同,國民都缺乏一個植物奶的認知。但植物奶的商家從無糖/低糖的健康消費趨勢入手,讓許多追求健康的群體對此進行關注并且購買。
網友評論
支持( 0 ) 蓋樓(回復)
支持( 0 ) 蓋樓(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