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12316平臺為內蒙農牧民提供了熱線電話、農技知識庫、專家庫、供求信息、行情報價等綜合服務平臺,解決農牧民在生活、種植、養殖過程中遇到各類問題。
內蒙古12316 按照“面向三農三牧、有問必答、有難必幫、有訴必查、優質快捷”的服務要求,把12316三農三牧服務熱線建設成為農牧民和專家的直通線,農牧民和市場的中繼線,農牧民和政府的連心線,服務農牧民的致富線。
草原盛會一那達幕:即游藝、聯歡的意思,多在草原8月份舉行,源于七百年前。那達幕之日商販云集,說書獻藝應有盡有,主要傳統運動項目有賽馬、摔跤、射箭。
蒙古包:蒙古包一詞來自于滿族人對蒙古族住所的稱呼,是游牧生活的產物。一般高七八尺,寬丈余,先用木桿、牛皮訂成網狀方架數片,然后連成圓倉式,再用圓木組成傘形圓頂,頂中央有一個圓形天窗,晴啟陰合,用以流通空氣,吸收陽光,是草原牧區傳統居住用具,也是外地游人感興趣的下榻
場所。
祭敖包:蒙古族傳統宗教活動,敖包是在草原、山坡或沙丘高地上用石頭、土塊、柳條等壘筑而成的。“敖包”最早是在茫茫無邊草原上建立起來的能識別方向、道路、邊界的標志,后成為祭祀山神、路神的地方。祭敖包多在7、8月份舉行。祭祀時敖包上插樹條,上面掛有五顏六色的布條或紙旗。在
蒙古族人民心中,敖包是神圣的凈地。
飲食文化
內蒙古的美食
蒙古族人的傳統飲食比較粗獷,以羊肉、奶、野菜及面食為主要原料。烹調方法相對比較簡單,以烤最為著名。崇尚豐滿實在,注重原料的本味。特色美食有烤羊腿、全羊席、手抓羊肉、奶酪、馬奶酒、莜麥面、資山熏雞、肉干、哈達餅、蒙古餡餅、蜜麻葉、德興元燒麥等。
傳統食品分為白食和紅食兩種。白食蒙古語叫查干伊德,是牛、馬、羊、駱駝的奶制品。紅食蒙古語叫烏蘭伊德,即牛、羊等牲畜的肉制品。白食是蒙古族的敬客食品,按照蒙古族的習慣,白色表示純潔、吉祥、崇高,因此白食是蒙古人待客的最高禮遇。
蒙古族敬酒:蒙古族斟酒敬客考究,酒是最能表達朋友之忠誠的珍貴食品。主人將酒斟在銀碗或金杯中,托在哈達上,唱起祝酒歌,表達自己的真誠與感情,此時客人應隨即接過酒,能飲則飲,不能飲則品嘗少許,然后將酒歸還主人,不可推讓,謝絕主人的敬酒。
"三農"發展迎來又一"黃金期"
2012年末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10年間,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克服多種困難和風險挑戰,迎來了又一個“黃金期”。對此,部分“三農”專家表示,黨的十六大以來,國家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出臺了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剛剛過去的2012年,我國實現糧食產量11791億斤,連續九年增產、連續五年穩定在10500億斤以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說,“九連增”表明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歷史性地站穩了1萬億斤大臺階。在國際社會普遍擔憂新一輪糧食危機的情況下,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對
13億人口大國來說極為難得和重要 。
10年間,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水產品也全面增產。農業規模化種養、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加快推進,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高。農業持續穩定發展,不僅為穩物價、保增長、惠民生、促和諧奠定了堅實基礎,也有力地保障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的順利推進。
同時,農民增收也實現了“九連快”,增幅連續三年超過城鎮居民收入增幅,收入渠道不斷拓寬,農民分享到經濟快速發展成果。農民人均純收入持續快速增長,年均超過8%。特別是近兩年,中西部地區農民收入增速普遍超過東部地區,農民收入增速超過城鎮居民,出現了城鄉區域收入差距縮小的可
喜跡象。
10年來,在改變農村面貌方面更是取得了歷史性成就。農村水、電、路、氣、房等基礎設施投資增長數倍甚至數十倍,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顯著改善。農村社會事業快速發展,全面實現了免費義務教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97%的農民,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蓋5300多萬人
小編簡評:廣陵惠民是
小編簡評:是一款全新
小編簡評:小龍搶票軟
小編簡評:312植樹節主
小編簡評:是一款在線
小編簡評:得力DL-160
小編簡評:是一款很好
小編簡評:內蒙古獸醫
小編簡評:應用于超高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