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款為用戶講解科普的軟件,軟件中為用戶提供了內容豐富的資訊信息,及各類線上線下的活動參與方式,用戶可以很方便的在這里進行自己的參與。
科學普及簡稱科普,又稱大眾科學或者普及科學,是指利用各種傳媒以淺顯的、讓公眾易于理解、接受和參與的方式向普通大眾介紹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推廣科學技術的應用、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的活動。科學普及是一種社會教育。
1.前科普階段(近代科技革命--19世紀中葉)
此時期人類科學活動剛擺脫神學“婢女”的地位,科普借助于知識傳播和技術傳授活動來進行。
2.傳統科普階段(19世紀中葉--20世紀上半葉)
隨著經典力學、電磁學的成熟與完善,三大定律(細胞學說、能量轉化與守恒定律、生物進化學說)的相繼發現,近代科學各門類理論體系逐步建立。科普活動活躍起來,涌現出大量熱衷科普的科學家。通過撰寫文章、發表演說等方式向公眾傳播科學。
3.現代科普階段(20世紀上半葉--現在)
以二戰后一些發達國家出現的“公眾理解科學”活動為標志,將人類科普事業帶入了全新的階段。
全國科普日,是為紀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的頒布而開展的活動
全國科普日由中國科協發起,全國各級科協組織和系統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的頒布和實施而舉辦的各類科普活動,定在每年九月的第三個雙休日。
2002年6月29日,我國第一部關于科普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正式頒布實施。
2003年6月29日,在《科普法》頒布一周年之際,為在全國掀起宣傳貫徹落實《科普法》的熱潮,中國科協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一系列科普活動。自此,中國科協每年都組織全國學會和地方科協在全國開展科普日活動。 從2005年起,為便于廣大群眾、學生更好地參與活動,活動日期由原先的6月份改為每年9月第三個公休日,作為全國科普日活動集中開展的時間。 一直以來,全國科普日活動都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特別是中央書記處的高度重視和關心。自2004年全國科普日活動以來,中央書記處領導同志每年都蒞臨全國科普日北京活動現場,與首都各界群眾一起參與科普日活動,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全國各地主要黨政領導也都參加當地的科普日活動。
2009年底,中央書記處在聽取中國科協黨組工作匯報的時候,進一步明確要繼續辦好全國科普日活動,并且提出“中央書記處全體同志都要繼續參加全國科普日活動”,進一步體現了中央領導對全國科普日活動的關心、重視和支持。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