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哭表情包游戲是一款最近十分火熱擁有最高使用量的表情包益智游戲,匯集了諸多不同的搞笑關卡可以任由你去嘗試挑戰,差多不相同的特色哭泣表情包能夠讓你感受精彩,各種不一樣的挑戰玩法隨時可以嘗試,更多無窮的體驗內容讓你感受精彩,一點點去解鎖更多的表情豐富自己倉庫。
1、完成有趣的比拼環節,很好的全面挑戰,突破重重的桎梏;
2、積極的專業性玩法,搭配了更多的形式,自由的開啟比拼;
3、完成多樣的闖關和冒險,一步步的解開神秘的面紗,開始挑戰和冒險。
1、多種不同哭泣的表情包需要花費時間解鎖,根據關卡不同需要解鎖更多內容;
2、海量豐富的多種模式內容供你一點點研究,大量不同的挑戰可以隨時嘗試;
3、輕松愉快的背景音樂播放能夠讓你放松自己,跟隨著劇情的內容一點點享受快樂。
1、清新簡約的游戲畫面,將經常用于聊天的表情作為游戲的基礎,帶來魔性上癮的闖關樂趣;
2、豐富的關卡為大家帶來,從不同的表情中找出相同的兩個有時并不簡單,仔細的觀察發現;
3、輕松的玩法適合所有年齡段的玩法嘗試體驗,完成更多的挑戰來為你帶來驚喜。
Emoji來自日文“絵文字”,就是表情符號。據統計,全球每天有20億臺智能手機用戶發送60億個Emoji表情,也就是說平均每人每天至少會使用3個表情。不同年代出生的人都有自己偏好的一套Emoji,這些不同樣子的表情也分別代表了不同人群。尤其對年輕人來說,笑中帶淚臉可比句號好用多了!
這些我們每天頻繁使用的Emoji,據說最早起源于BP機,當時日本的年輕人可以用BP機發送一些簡單的表情圖案,如微笑臉。經歷了一系列錯綜復雜的發展,直到2011年,蘋果正式發布iOS 5.0,同一版本的Emoji才開始在全球通用起來。
這樣萌萌惹人愛的Emoji表情,你知道在設計上有哪些特色嗎?
內容設計的全球化
一個突出的設計理念是內容的全球化,這體現在許多方面。我們以人物形象來舉例,比如在膚色和發色的設計上,就綜合考慮了世界各地人種、性別等因素,當然其中有一系列的演變過程。
在iOS 5.0版本中,大部分人物形象都默認為白皮膚、黑頭發,這種設計一直延續到 iOS 6.0 的測試版。之后考慮到全球各個國家的不同膚色和發色人群的需求,最終將人物形象默認設置為黃皮膚、黃頭發這種具有“塑料質感的膚色”。當按住該圖標,就會出現同一人物的四種膚色和發色的組合。2017年,該表情包又增加了更多的膚色和發色,每個人物有7種膚色和發色可供選擇。
iOS 6.0測試版與最終版效果對比
7種膚色和發色選擇
對比2008年的單一形象,就可以看出Emoji十年來在人物形象設定上的全球化發展理念。
從2008年到2018年Emoji表情的演變
隨后,基于蘋果操作系統的Emoji表情,各大社交平臺和軟件紛紛開發并發布自己的一套Emoji表情。比如谷歌:
而針對各個平臺功能性的差異,出現了許多量身定制的專屬Emoji,比如新浪微博的“互粉”表情和以其品牌視覺為基礎設計的卡通形象“浪小花”系列等,都是基于平臺的具體功能而進行的差異化設計。
新浪微博專屬表情“互粉”
新浪微博專屬Emoji表情“浪小花”
設計風格上的多樣化
對比國內外主流系統及社交平臺,可以看出,Emoji在視覺設計手法上,主要有擬物化、扁平化以及二者融合三種。
不同平臺上不同的“微笑”Emoji
擬物化,就是以真實世界的形象和符號作為設計元素。對入門級用戶來說,這種視覺設計易于接受、使用便利,因此幾乎所有操作系統的圖形用戶界面均采用了這種設計邏輯。隨著計算機顯示技術的提高,Emoji的逼真程度也越來越高。
ios系統中逼真的Emoji表情,屬于擬物化風格
然而,這種擬物化設計并非通常意義上的“寫實”。Emoji設計的初衷是為了準確傳達人類在交流時的表情,目前所有平臺的Emoji表情都不是按照某個真實的人類臉孔繪制的,而是將之抽象為無年齡、性別、人種差異的橢圓形臉部和五官的組合,成為一系列“臉譜”。這里的擬物化風格是基于用戶需求所做的加工,主要是指用漸變、高光、透視等手法使臉譜具有一定的質感和立體感。
擬物化風格的Emoji表情
與擬物化相對應的,就是扁平化風格。雖然擬物化風格占據了社交軟件市場的主流,但也有一部分社交平臺始終堅持使用扁平化風格,如谷歌、推特、微軟等。比如微軟獨有的界面視覺設計語言Metro,就屬于典型的扁平化設計。它基于排版的設計語言強調信息本身,而不是冗余花哨的界面元素,追求“干凈、輕量、開放、快速”,認為界面應盡可能自由地去呈現內容,而非把文檔包裝在一些象征性的圖標之中。
扁平化風格的推特 Emoji
2017年,臉書發布了Emoji 2.0。該版本在之前1.0版本純扁平化基礎上,一方面增加了陰影、高光和透視,使Emoji形象更為豐富立體,另一方面,這種對質感和體積的描繪又是相對節制的,可謂巧妙融合了擬物化和扁平化兩種手法,達到了一種既有模仿成分又不完全寫實的效果。
臉書 Emoji
擬物化也好,扁平化也罷,說到底,好的設計始終是為功能服務,核心始終是“如何合理地傳達內容”。一切用戶、場景或者品牌,都需要以“功能為中心”,才能找到最合適的Emoji風格,從而提升用戶體驗。
如今,Emoji不僅被用來充當表情、表達情緒,也被人們玩出了許多新花樣,有人拿它遣詞造句,有人拿它猜謎,有人拿它劃拳,還有人拿它作畫。可見Emoji已經融入了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