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人員定位系統是一款適用煤礦安全的輔助軟件,如果煤礦一但發生什么情況是非常危險的,有了井下人員定位系統這樣有利于我們有針對性的搜救,因為煤礦是非常復雜的一個工作環境,發生危險很難準確的定位,基于ZigBee技術的井下人員定位系統。
煤礦安全生產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各級政府一貫高度重視煤礦安全生產問題,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斷加強安全生產工作。通過不斷的努力,近一時期煤礦安全生產狀況總體上趨于穩定好轉,但由于基礎薄弱等種種原因,煤礦安全生產狀況仍然不容樂觀。如何改變目前煤礦企業對井下人員落后的管理模式,如何實現管理的現代化、信息化也成為所有煤礦企業關心的問題,因此建立以災害預防、事故救助、電子信息化管理為主要目標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設勢在必行。
木蘭煤礦井下人員定位管理系統的核心識別設備采用了木蘭公司自主研發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ML-RFID技術,ML-RFID技術采用了當今最先進的0.18uM的微波芯片技術,使 RFID的性能和原來的微波技術相比得到了本質的改進,徹底解決了遠距離、大流量、超低功耗、高速移動的標識物的識別和數據傳輸難題,而且成本較以往大大降低,同時也解決了中低頻電磁波技術感應距離短防沖突能力差的致命弱點。
木蘭煤礦井下人員定位管理系統能夠及時、準確的將井下各個區域人員及設備的動態情況反映到地面計算機系統,使管理人員能夠隨時掌握井下人員、設備的分布狀況和每個礦工的運動軌跡,以便于進行更加合理的調度管理。當事故發生時,救援人員也可根據井下人員及設備定位系統所提供的數據、圖形,迅速了解有關人員的位置情況,及時采取相應的救援措施,提高應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井下人員及設備定位系統是集井下人員考勤、跟蹤定位、災后急救、日常管理等一體的綜合性運用系統,集合了國內識別技術、傳輸技術、軟件技術等最頂尖的產品和技術,是目前國內技術最先進、運行最穩定、設計最專業化的井下人員定位系統。這一科技成果的實現,將為煤礦企業的安全生產和日常管理上臺階以及事故急救帶來了新的契機。
二、系統功能介紹
該系統適用于煤礦井下人員位置識別與跟蹤回放、人員考勤、超時報警、超員報警、限制區報警、人員情況統計和人員救援指揮等。
㈠人員考勤
可以對授權人員進出及到崗時間,出入頻率等考察并反映相應的人員信息;對非授權人員禁止進入并報警。
㈡實時井下情況查詢
1、任一時間井下某個地點人員數量及人員信息查詢;
2、各井下人員在井下任一時間的活動軌跡;
3、查詢一個或多個人員的實際位置,方便調度中心可快速正確的電話聯系到該人員;
4、查詢有關人員在任一地點的到/離時間和總工作時間等等一系列信息,可以督促和落實重要巡查人員(如:瓦斯檢測人員、溫度檢測人員、排風人員等)是否按時、按點的進行各項數據的測試和處理,從而盡量杜絕因人為因素而造成的相關事故。
㈢反映井下人員動態軌跡
井下人員每時每刻在坑道的實時動態分布,根據井下的實際地理情況制作相應的動態圖,使井下情況生動形象一目了然;
㈣統計各類人員工作報表
1、生產人員的下井時間報表、出勤月報表、加班報表、請假或缺勤報表等管理所需依據并可生成工資報表等。
2、制定和統計管理人員的巡查情況報表等等。
3、其他人員如參觀、考察人員是否按要求到指定區域等。
㈤事故人員定位搜尋
一旦發生事故,立即能查出井下人員所在的具體位置、人員數量及各人員信息等,以便搶險時采取移動式識別裝置,更準確快速識別遇險人員的具體位置和人員數量,提高搶險效率和救護效果,最大限度減少損失。
三、系統特點介紹
1. 系統功能特點:
? 高度自動化
? 先進的網絡通訊系統
? 基于GIS技術的地理信息顯示、查詢系統
? 完善的數據分析系統
? 安全、可靠,在惡劣環境下24小時正常工作
2、木蘭煤礦井下人員定位產品的主要系統參數
? 遠距離,有效識別距離從2米到80米可調。
? 極高的防沖突性,采用多種防沖突方案,可同時識別200個以上標識。
? 高速度,ML- RFID的移動時速可達200公里以上。
? 高度的識別可靠性, 使用頻道隔離技術,多個設備互不干擾;
? 智能化,RFID與收發器之間可實現雙向高速數據交換,應用靈活,數據安全得到保證。
? 可實現有方向性和無方向性的識別。
? 高可靠,適應工礦工作環境(-40℃-85℃),防水,防沖擊。
? 低成本,全部采用0.18uM的芯片,成本更低。
? 超低功耗,更健康、更安全。
? 全球開放的ISM微波頻段,無須申請和付費。
? 可配置微波模塊工作方式,發射功率可調;
? 高抗干擾性,對現場各種干擾源無特殊要求。
3、系統在井下的特殊性能
● 設備本身在井下安全運行問題:針對井下的特殊環境和工作特點,我們的設備(信號收發器)做到了:采用全封閉外殼,結構牢固,防撞、防震。全密封設計,防水、防潮、防腐、防爆。
● 設備的運行絕不能影響井下的安全問題:設備具備超低功耗,峰值功率最大不超過1毫瓦。
● 系統在井下的工作電壓小于直流18V的問題
● 設備適應礦井上和井下各種不同的安裝環境問題:設備具有非常高度抗干擾性,對安裝現場基本無要求,即保證設備運行的高可靠性,又大大簡化了安裝個維護工作量。
● 整個系統設計成為"傻瓜型",對用戶的技術要求極低,具有簡易可調的功能、故障的自動巡檢功能等等。
● 坑道內簡易施工和安裝問題:產品采用在井下直接壁掛式,接入直流電源及網線連接頭即可,同樣對今后井下檢測點的變更和添加一樣非常方便輕松。。
● 故障處理的簡單化:當有機器產生故障,用備用機器直接替換即可。
四、煤礦井下人員定位系統硬件配備
信號收發器(讀卡器)、信號感應器(遠距離電子標簽)、CAN總線(通訊電纜)、控制機房等及系統軟件組合使用。
五、煤礦井下人員定位系統上位機軟件部分
本系統按照AQ 6210-2007 煤礦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通用技術條件、AQ 6201-2006煤礦安全監控系統通用技術要求和MT/T1008-2006煤礦安全生產監控系統軟件通用技術要求設計。系統及其軟件、標識卡、信號收發器(各分站)、傳輸接口應符合本標準的規定,符合MT209、MT/T1004、MT/T1005、MT/T1007、MT/T1008、AQ6201等標準的有關規定,系統中的其他設備應符合國家及行業有關標準的規定,并按照經規定程序批準的圖樣及文件制造和成套。
系統通過通訊電纜將井下各分站連接到地面傳輸接口,系統可容納最大編號為8000的識別卡和32個分站組成。每個分站管轄一定的區域,從而識別井下持卡人在某一區域的位置。
系統采用先進的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數字通信CANBUS技術與計算機控制、計算機網絡技術相結合,較好的解決了煤礦井下人員管理和車輛等移動目標的識別問題。
系統軟件采用Microsoft的Visual C++ 6.0開發的集數據采集與信息處理的綜合管理系統。本系統采用SQL Server 2000數據庫數據,采集服務端與客戶展示端分開運行,保證工作的連續性和可靠性。運行平臺為Microsoft Windows 2000 Server/XP/2003等操作系統。
六、煤礦井下人員定位系統工作原理
首先在企業門口及人員車輛出口必經路線附近各裝置一讀卡器(出口和入口讀卡器保持一定距離,以便識別讀卡順序),授權人員身上佩帶一個信號感應器(電子標簽)這樣人員進出企業經過信號收發器(讀卡器)附近,信號收發器即會馬上感應到信號同時立即上傳到控制中心的計算機上,計算機馬上就可判斷出具體信息(如:是誰,在哪個位置,具體時間),同時把它顯示在控制中心的大屏幕或電腦顯示屏上并做好備份以便對人員出入進行控制和考勤。
同時在井下的各個坑道和井下所有人員可能經過的通道中安放若干個信號收發器(遠距離讀卡器),具體數量和位置根據現場實際工況和要實現的功能要求而定,并且將它們通過網絡布線(CAN總線)和地面控制中心(控制機房)的計算機聯網。同時在每個下井人員身上佩帶一個信號感應器(電子標簽),當下井人員進入井下以后,只要通過或接近放置在門口或坑道內的任何一個信號收發器,信號收發器即會馬上感應到信號同時立即上傳到控制中心的計算機上,計算機馬上就可判斷出具體信息(如:是誰,在哪個位置,具體時間),同時把它顯示在控制中心的大屏幕或電腦顯示屏上并做好備份,管理者也可以根據大屏幕上或電腦上的分布示意圖點擊井下某一位置,計算機即會把這一區域的人員情況統計并顯示出來。同時控制中心的計算機會根據一段時間的人員出入信息整理出這一時期的每個下井人員的各種出勤報表(如:出勤率、總出勤時間、遲到/早退記錄、未出勤時間等)。另外一旦井下發生事故,可根據電腦中的人員分布信息馬上查出事故地點的人員情況,然后可再用特殊的探測器在事故處進一步確定人員位置,以便幫助營救人員以準確快速的方式營救出被困人員。礦車和其他設備的管理原理大致相同。
煤礦井下人員定位系統工作原理圖
1、企業進出口控制及人員考勤
企業進出口人員考勤示意圖
2、井下人員定位示意圖
系統構造模擬圖
井下系統示意簡圖
七、系統設計說明
本系統遵循"統一發感應器、統一裝備、統一管理"的原則,按準許上崗人員和班組實行"一人一感應器"制,該感應器可視為"上崗憑證"和"坑道準入證"。具體方案如下:
(1)煤礦生產單位在所有坑道中均安裝一定數量的信號收發器,具體位置根據現場情況而定,以滿足輻射區域為準。
(2)煤礦生產單位向有關人員頒發并裝備感應器,感應器應隨身攜帶。
(3)發感應器時將感應器所對應員工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齡、性別、所屬班組、所屬工種、職務、本人照片等登錄在系統數據庫中。
(4)安全生產部門對該感應器進行授權后即生效。授權范圍包括:該員工可以有資格進入企業和作業面的坑道,感應器的時效、失效、掛失等,以防止無關人員和非法人員進入企業或坑道;
(5)進入企業或坑道的人員必須佩戴感應器。當此人進入企業或經過坑道的識別監測點時,立即被系統識別,并通過系統網絡的信息交換,將此人通過的路段、時間等信息傳輸至安全監控中心記錄,并可同時在地理信息大屏幕墻上出現提示信息,顯示通過人員的姓名。如果感應的感應器號無效或進入限制通道,系統將自動報警,安全監控中心值班人員接到報警信號,立即執行相關安全工作管理程序。
(6)坑道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安全監控中心在第一時間可以知道被困人員的基本情況,救險隊使用移動式遠距離識別裝置,在10米的范圍內方便探測遇險人員的位置,便于救護工作的安全和高效運作。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