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好的一本書,連續讀了3周,值得推薦。很不錯,對現在企業并購的初步了解也有很大借鑒。東坡小編覺得這本書在前幾十頁發現了好幾個錯別字,但瑕不掩瑜,內容是不錯的,不過行文在中間部分過多的描述了創始人之間的爭斗,如果以想了解KKR的操作方式為目的讀者讀到這里會覺得乏味的。
門口的野蠻人2介紹
作為史上最強悍的資本收購的主角,KKR一直被貼著“門口的野蠻人”這一標簽。盡管極富爭議性,但它確實創造了一種新的投資方式,這就是如今大行其道的“私募股權”,曾被稱為“管理層收購”或“杠桿收購”。
相比跌宕起伏的收購故事,KKR的發家史與其在私募股權界的神秘,更令人想要一窺究竟。因為即使是代價高昂的大并購,也未能阻擋這個全球金融巨頭的腳步。如今,KKR已經在中國迅速擴張。2007年以后,它在中國操作了十余樁私募股權投資,涉足奶制品、制鞋、水泥、電池制造等諸多行業。而哈佛商學院至少使用了15個KKR的實踐案例。
門口的野蠻人2目錄
譯者序
中文版序
前言
引子
第1章 取悅CEO
科爾伯格回憶起KKR的第1年:“是最好的時光,也是最苦惱的時光。”
克拉維斯和科爾伯格在1976年花了幾個月時間跟進BoothNewspaper的收購,最終紐豪斯出版集團以價高勝出,其他那些推廣電話則毫無成效。企業都沒碰上危機,首席執行官們沒興趣聽什么收購,沒有了貝爾斯登的名頭,KKR這幾個合伙人在陌生人的辦公室里不太容易被接納。
第2章 債務越發誘人
1976年在羅切斯特大學,自由市場派經濟學家邁克爾·詹森提出一套理念,認為公眾公司的經理們因擁有公司股份太少,把公司資產浪費在了特權和無效的項目上。他認為,如果讓公司的經理們擁有該公司很大一部分股票,而用債務來提供其余資產,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他也承認,這會涉及借入巨額債務,但這不一定都是壞事。
第3章 追逐利潤
很快地,KKR的收購需要讓它融到的第一筆收購資金顯得不足了。一位早期投資人、芝加哥的制藥公司執行官威廉·格雷厄姆一年里就收到四次追加投資的請求,他在1977年下半年打電話給克拉維斯:“亨利啊,你小子是要讓我破產啊!”格雷厄姆是在開玩笑;他非常開心KKR帶給他可投資的交易。不過格雷厄姆也在試圖告訴克拉維斯:“如果你想做這么多交易,就要找到更有錢的投資人。”這個建議被采納了。
第4章 和銀行打交道
巴蒂爆笑了起來。這是不可能的大數目,信孚銀行十個最大的企業客戶一年的貸款總額加起來也沒有這么多,這數字比信孚銀行和它兩個最大的競爭對手的股票市值的總額還高。“開玩笑,你真是開玩笑。”巴蒂說。不過馬上他就意識到羅伯茨完全是認真的。
第5章 德崇的魔幻世界
一般來說,克拉維斯和羅伯茨對和他們打交道的生意對手非常挑剔,卻悍然無視德崇那丑惡的一面的所有表現。不管人們何時質疑他與德崇的關系,克拉維斯都是一個平淡的答復:“他們履行了義務,只有他們能融到這么多錢。”
第6章 玩收購的藝人
作為最巨型收購的核心組織者,克拉維斯和羅伯茨向數十位甚至上百位的顧問撥付各類傭金。
還暗示只要這些華爾街的公司能繼續順著KKR的意思來的話,將來還有更多的業務傭金。華爾街的投資銀行私下里抱怨說克拉維斯和羅伯茨這么干,好像每個華爾街人都能被收買似的。但這些心懷不忿的主兒很快就放下身架,各尋門路,乖乖地跑到等著領受KKR任務的人群中排隊去了。
第7章 導師的隕落
“有什么新情況嗎?”會議開始時科爾伯格經常會這樣問。“接下來我們要談點什么呢?”在接下來的90分鐘時間里,談話在慢慢地進行。沒有任何議程,會議拖個沒完沒了。“有什么新情況?”成了科爾伯格喜好的說法,它的意圖是良好的,卻讓克拉維斯火冒三丈。科爾伯格怎么這么笨手笨腳啊?克拉維斯很疑惑。在一系列毫無重點的會議后,克拉維斯把科爾伯格推到一邊去了。
第8章 統領工業帝國
即便是KKR的助理邁克·托卡茲和凱文·布斯凱特未經凱利事先允許,也絕不能拜訪碧翠斯在芝加哥的總部。有一次來訪事先未曾通知,凱利把年輕的助理們拽進他的辦公室,告訴他們:“你們應該讓我知道你們來了。”歡迎克拉維斯的助手應邀拜訪碧翠斯的芝加哥總部,他說。不過馬上又補了一句:“你們永遠也不準插手本公司任何實質事務。”
第9章 債務大棒
溫斯頓—塞勒姆工廠的老品質控制員鮑勃·斯特賓斯,也開始承擔額外的工作。斯特賓斯就同時擁有五個工作頭銜,每一個都曾代表一份全職工作。掛在他狹小的辦公室門上的黑塑料牌,表明他是采購員、品質控制員、循環利用經理、管理服務經理和首席行業工程師。有人問起干了這么多工作,到底有什么好處,斯特賓斯回答:“我們得保住飯碗啊!”沃勒擔心無論自己做了什么,還是遠遠不夠。“我也想躺在功勞簿上歇一陣子,”一次冬日午餐時,他啃著快餐紙盤里的烤排骨說,“但我的老板肯定不答應,他會要求更多的業績。”
第10章 拿錢走人
克拉維斯和KKR的助理凱文·布斯凱特認為,為了12億美元當然可以讓西格拉姆獲得純果樂分部。KKR的人也承認,純果樂分部確實是個很牛的業務,不過只要價格合適,有啥不能賣的呢。
第11章 “我們沒有朋友”
邁耶有一次曾經試圖讓東海岸的大企業考慮讓KKR來主導收購,他覺得他的機會不錯,因為他自己就直接認識這家企業的兩位董事。但當他開始認真地推進時,該公司的高級主管們毫不留情地拒絕了。邁耶委屈地說:“你不過是問問他們是否想與喬治或亨利聊聊,結果就好像是你要把他們的手塞進火爐里一樣。”
第12章 信貸緊縮
喬治·羅伯茨態度最堅決,支持公司破產。“你們看過電影《野戰排》沒有?”他問同事們,“結尾時有這么一場戲,中尉的部隊陷入重圍,想逃出去也是無計可施。后來他呼叫空襲向自己所在區域開火,這樣能擊退敵人,總還是能救回一部分自己人。現在,我們要干的,就是這個。”羅伯茨最后總結,“艱難時期就得用艱難的辦法。”
第13章 恐懼、羞辱和幸存
誰也不像吉姆·弗格森那樣不留情面。他是漢華銀行里一位率直、暴躁的經理人,曾是KKR的主要貸款人,合作經歷可以追溯到1985年的碧翠斯交易。要說哪個銀行家有勁頭并實際頂撞過KKR,那就肯定是弗格森了。“你們需要我們,”他在一次大型會議中教訓KKR的格林,“你們不可能從其他地方還能借到錢,其他資本市場已經拒絕你們了。你和亨利·克拉維斯應該每天早晨站在我們銀行的大廳,在銀行主席麥吉利卡迪上電梯的時候向他拋灑金幣,你們需要我們。”
第14章 債務退出,凈資產進入
“最終我們會讓每個人都成為合伙人。”羅伯茨在1991年說。克拉維斯說他希望KKR最終能夠成為像華爾街最悠久的合伙企業、將近100年歷史的高盛那樣的企業。“你再看不到戈德曼先生或薩克斯先生,”克拉維斯評價道,“但是他們的公司還是健康運轉。”
尾聲
附錄KKR的杠桿收購
注釋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