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通俗易懂的故事形式講述了華爾街的發展壯大歷史,華爾街在美國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讀懂了美國資本市場的歷史,對于我們的投資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東坡小編覺得中間夾雜很多美國歷史,是一本不錯的書,不過建議有一些基本的股票知識做儲備。
偉大的博弈讀后感介紹
這是一本關于華爾街歷史的書,也是一本關于美國金融史和經濟史的書。它所描述的歷史事件使我們清晰地看到,在很大程度上,華爾街推動了美國從一個原始而單一的經濟體成長為一個強大而復雜的經濟體。在美國經濟發展的每一個階段中,以華爾街為代表的美國資本市場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華爾街為美國經濟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實現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而華爾街本身也伴隨著美國經濟的發展而成長為全球金融體系的中心。美國經濟的成功是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之間協同發展的很好的例證。
偉大的博弈目錄
尚福林再版序
易綱再版序
致中國讀者
譯者再版序
華爾街成就美國—作者和譯者的對話
前 言
第一章“人性墮落的大陰溝”
(1653年~1789年)
作為世界金融中心的紐約,發源于北美殖民地一個小小的貿易前站,但依靠其獨一無二的地理優勢,在當地荷蘭裔移民的商業精神的催化下,它逐步成長為一個繁榮的都市。華爾街也正是從這里起步,走向世界舞臺。然而在美國開國元勛杰斐遜的眼里,紐約卻一直是“人性墮落的大陰溝”……
第二章“區分好人與惡棍的界線”
(1789年~1807年)
資本市場從其誕生的第一天起就充滿了爭議。來到市場的人物形形色色,有普通的投資者,也有惡意操縱市場的莊家。和此后數百年中的無數政府精英一樣,漢密爾頓絞盡腦汁,試圖尋找到一條“區分好人與惡棍的界線”……
第三章“舔食全美國商業和金融蛋糕上奶油的舌頭”
(1807年~1837年)
19世紀早期,伊利運河修建成功,這條連接美國東西部的物流和交通樞紐使得紐約一舉成為美國的經濟中心,而美國的其他地區則備感威脅,對紐約敵意頓生,它們把紐約稱為“舔食全美國商業和金融蛋糕上奶油的舌頭”……
第四章“除了再來一場大崩潰,這一切還能以什么收場呢?”
(1837年~1857年)
鐵路的出現,帶來了美國經濟的飛速增長,也極大地提升了資本市場的規模和影響力;電報的產生則迅速確立了華爾街作為美國資本市場中心的地位;而1848年加利福尼亞金礦的發現帶來了美國經濟和華爾街新一輪的快速增長,人們過著銷金蝕銀的揮霍生活。然而到了1857年,各種衰退的跡象開始顯現,“除了再來一場大崩潰,這一切還能以什么收場呢?”……
第五章“浮華世界不再是個夢想”
(1857年~1867年)
南北戰爭在給美國帶來巨大災難的同時,也帶來了戰爭融資的巨大需求,并因此推動了美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使之一躍成為僅次于倫敦的世界第二大資本市場。在隨之而來的無比繁榮的牛市中,“浮華世界不再是個夢想”……
第六章“誰能責備他們—他們只是做了他們愛做的事而已”
(1867年~1869年)
圍繞伊利鐵路的股權爭奪戰充滿了硝煙和血腥,股市操縱者們肆意囤積股票,立法官員們則與他們狼狽為奸,而當時社會屢見不鮮的政府腐敗和證券法規的嚴重缺失,使這一切仿佛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誰能責備他們—他們只是做了他們愛做的事而已”……
第七章?“面對他們的對手,多頭們得意洋洋”
(1869年~1873年)
1869年9月,美國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黃金操縱案。多頭投機家古爾德和菲斯科精心組織了一個黃金囤積計劃,他們一度控制了數倍于紐約黃金市場供給量的黃金合同,于是,黃金價格扶搖直上,“面對他們的對手,多頭們得意洋洋”……
第八章“你需要做的就是低買高賣”
(1873年~1884年)
華爾街的歷史舞臺上,先后登場了無數形形色色的人物,各自演繹了多姿多彩的人生。他們中有的人開創了華爾街的新時代,喚回了華爾街久已缺失的誠信和社會責任感,這些人中的杰出代表是摩根;有的人卻以吝嗇和愛財如命而留名青史,如海蒂·格林,但是,這樣一位徹頭徹尾的守財奴卻同時是一位出色的投資家,她說:“你需要做的就是低買高賣”……
第九章“您有什么建議?”
(1884年~1901年)
在美國歷史上,1895年發生了一個特別的事件,黃金從國庫大量外流,使得國庫中黃金的數量不到法定黃金儲備量的一半。在這樣的危急時刻,克利夫蘭,作為當時已經是世界強國之一的美利堅合眾國的總統,不得不向摩根——華爾街的領袖——屈尊求援。他向摩根問道:“您有什么建議?”……
第十章“為什么您不告訴他們該怎么做呢,摩根先生?”
(1901年~1914年)
20世紀初期,極度繁榮的美國經濟被一次由銅礦股票投機案引發的股市危機帶入了深淵,股市的危機同時也引發了銀行的擠提和連環破產,華爾街岌岌可危。華爾街的巨頭們齊聚在摩根的書房里,一籌莫展。摩根的助手向摩根問道:“為什么您不告訴他們該怎么做呢,摩根先生?”……
第十一章“這種事情經常發生嗎?”
(1914年~1920年)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對美國和華爾街來說,這是一次歷史性的機遇。到1918年戰爭結束的時候,美國超越了歐洲強國,而紐約則超越了倫敦。剛剛成為世界金融中心的華爾街遭受了一次巨大爆炸的沖擊,驚魂未定的來訪者戰戰兢兢地問華爾街人:“這種事情經常發生嗎?”……
第十二章“交易所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
(1920年~1929年)
進入20世紀20年代的紐約證券交易所雖然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股票市場,但是就其制度和運行方式而言,卻和1817年它剛剛建立的時候沒有太大的差別。從本質上講,它仍然是一個私人俱樂部,其宗旨仍然是在為交易所的會員謀取利益,而不是保護公眾投資者的利益,在大部分情況下,“交易所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
第十三章“不,他不可能那么干!”
(1929年~1938年)
1929年,美國股市發生了歷史上最為著名的一次崩盤。這次股災及隨后而來的大蕭條迫使羅斯福總統實施“新政”,并開始了對華爾街的實質性改革。同時,紐約證券交易所這個已經存在了近200年的私人俱樂部也遭遇了它最為尷尬的歷史時刻,惠特尼—紐約證券交易所的總裁,保守勢力的代表人物——因盜用他人款項等丑行而鋃鐺入獄,就連與他相識多年的羅斯福總統都不敢相信,他驚呼:“不,他不可能那么干!”……
第十四章“華爾街也是……主街”
(1938年~1968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隨后的經濟繁榮鞏固了華爾街作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美里爾開創的美林帝國使得股票深入到千家萬戶,而證券分析手段使得理性投資成為可能,這一切都為華爾街最終的起飛奠定了基礎。華爾街一向被認為是美國主體經濟—主街的附屬品,然而,隨著華爾街在美國經濟生活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為:“華爾街也是……主街”……
第十五章“是為貪婪說句好話的時候了”
(1968年~1987年)
在20世紀的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通貨膨脹、越南戰爭、石油危機以及伴隨而來的股市持續低迷,使得人們對于華爾街的前景再一次感到迷茫。這時,一位華爾街作家寫道:“如果說貪婪和恐懼是華爾街上僅有的兩種心態的話,我想現在,是為貪婪說句好話的時候了”……
第十六章“這種趨勢會不會繼續下去呢?”
(1987年~1999年)
進入20世紀80年代的華爾街,技術的巨大進步使得人類在短短幾年之內就實現了全球化,并使得世界金融市場實現了一體化。90年代的股市更是一路高歌猛進。在資本市場的催生和推動下,微軟、英特爾、谷歌、蘋果等一大批高科技企業脫穎而出,成為引領美國新經濟增長的引擎。在世紀之交的前夕,道瓊斯指數首次突破了1萬點。人們不禁要問,“這種趨勢會不會繼續下去呢?”……
附錄1華爾街上的硝煙(2000年~2004年)
附錄2金融危機大事記(2000年~2011年)
讀史偶得——《偉大的博弈》再版跋
網友評論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機版
- IOS官方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