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病毒集團內部人士介紹,如果按照一般公司,包括銷售部、產品部和市場推廣部架構的話,病毒集團也有類似的架構。有人專門負責聯系廣告主,或一些需要推廣自己網站軟件的廠商,也就是聯系前方的部門,類似銷售部。也有人編寫各種木馬程序,也就是生產產品,還有人負責將這些木馬傳播出去,需要聯系一些廣告聯盟,或者中小網站。
該內部人士表示,按照病毒集團每天截獲兩三千個“信封”的話,每個信封平均50塊錢這個盈利,雖然說不是每都兩三千,但是算個平均值,一天5萬,再乘以30天,那就是150萬,這是一個平均值。
金山網絡安全報告顯示,目前國內互聯網上活躍的病毒集團不下30個,絕大部分病毒傳播渠道,卻僅控制在10個超大的病毒集團當中,這十大以制作傳播病毒木馬,并利用病毒木馬獲取非法利益的機構分別為,黃飛虎集團,HYC集團,HY集團,老蛇集團,CL集團,張峰集團,WG集團,安妮集團。這十大病毒集團已控制了互聯網上約80%的病毒下載渠道,并由此獲得了驚人的非法收益,有的病毒集團每年的收益甚至高達幾億元。
針對病毒集團的問題,安全廠商紛紛推出了安全舉措,以永久免費的金山毒霸為例,金山毒霸最新版本中新增的網購保鏢功能,該功能可有效攔截釣魚欺詐網站以及網購木馬,充分針對病毒集團的欺詐手法進行了安全防護,最大限度的保障廣大網民的上網安全。
以下為節目實錄(節選):
主持人:大家晚上好,歡迎您收看《經濟半小時》,我是主持人謝穎穎,今天我們來關注一個新名詞叫做病毒集團,最近工業和信息化部多次召集了幾大電子商務網站、殺毒軟件企業和電信運營商召開會議,針對目前猖獗的病毒集團進行新的策略,進行全面圍剿,到底什么是病毒集團,他們做了什么?又對我們消費者構成了哪些侵害呢?
解說:據業內人士介紹,幾年前病毒木馬的主要目標是網絡游戲玩家,將偷來的虛擬物品,在網游裝備交易平臺進行變現,而2010年后,網上銀行和網購成為網民最廣泛的應用,網絡犯罪的不法分子變的異常活躍。不少網民深受釣魚網站,網購木馬之害,一些B2C,C2C業務,因病毒木馬的威脅,甚至面臨誠信危機。國內安全廠商金山網絡,近期發布的2010—2011中國互聯網安全研究報告顯示,木馬分子利用病毒木馬欺詐等手段,已經逐步發展成為一個行業,并進而形成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病毒作者也從原來的單打獨斗發展成為分工作業的集團化運作。
李鐵軍(金山毒霸安全專家):我們做病毒感染疫情分析的時候,發現有一些病毒它通過不同的網站進行傳播,每一次一個變種出來的時候,在很多個網站發現它同時傳播,我們就感覺它可能是一個具有聯系的團伙,經過長期的分析之后,就發現他們目前只見一個非常密切的協作關系,我們就把它命名為一個病毒集團。
解說:金山網絡報告顯示,目前國內互聯網上活躍的病毒集團不下30個,絕大部分病毒傳播渠道,卻僅控制在10個超大的病毒集團當中,這十大以制作傳播病毒木馬,并利用病毒木馬獲取非法利益的機構,黃飛虎集團,HYC集團,HY集團,老蛇集團,CL集團,張峰集團,WG集團,安妮集團,這十大病毒集團已控制了互聯網上約80%的病毒下載渠道,并由此獲得了驚人的非法收益,有的病毒集團每年的收益甚至高達幾億元。
李鐵軍:這十大病毒集團通過網絡已經公布起來,每個集團活動的規律,主要采用一些破壞的手法,怎樣去實施它的一些犯罪的行為,這些資料都提供給了有關部門。
記者輾轉聯系到一位曾經在的病毒集團內部人士,如今已經金盆洗手的他,告訴記者,自己曾經是一個病毒木馬制造者,在獲取極大成就感的同時,也從中賺取了不少的收益。
記者:你當時做這樣的工作,一共掙了多少錢?
知情者:從最初兩萬塊錢一個月,但是這個東西不是每個月都可以發的,是跟著你這個月所產出的程序,和它的收益比來算的,最好的一次是10萬,但是就是說不是你回回都是10萬,或者回回都是兩萬。因為他不可能在沒取得信任之前,可能100%完全的用你。
記者:你當時怎么樣找到的這樣一份工作,或者你的一個上線怎么找到你的?
知情者:之前不是那段時間很火的就是找兼職,各大的兼職網站層出不窮,其實在那里面也有相關一些信息公開,慢慢地得到聯系,這樣子。還有就是技術圈內,這個圈比較小。
記者:后來為什么不做了?
知情者:其中是一點,就是大的環境演變了。
第二個點,就是出于自身的內心,畢竟這個東西,出來混遲早要還的,所以說現在更多的是做一些善事。
解說:這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如果按照一般公司,包括銷售部、產品部和市場推廣部架構的話,病毒集團也有類似的架構。有人專門負責聯系廣告主,或一些需要推廣自己網站軟件的廠商,也就是聯系前方的部門,類似銷售部。也有人編寫各種木馬程序,也就是生產產品,還有人負責將這些木馬傳播出去,需要聯系一些廣告聯盟,或者中小網站。
知情者:這種團隊在當時是很多,就是一小撮,一小撮,而不像那一小撮慢慢的聚合成一個大撮,或者是集團。當然就是說,像剛才也說了,之前的產業鏈和現在不一樣,之前可以撈一筆大的。比如說哪一個網站有新漏洞了,一夜之間賺個50萬、100萬,沒有什么問題,就一兩天的事情。
記者:你知不知道你在做這個工作一段時間里面,你的這個團隊,大概有多少的盈利?
知情者:按照它的這個信封兩三千的算的話,每個信封平均50塊錢這個盈利,雖然說不是每都兩三千,但是弄個平均值,一天5萬,再乘以30天,那就是150萬,這是一個平均值。
解說:這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前期的病毒集團雖然是掙了不少錢,但是對于網銀來說,如果沒有網上購物,或者使用網上銀行,一旦中毒也就是電腦多彈幾個窗口,被篡改主頁,被刷幾次流量而已,網民并沒有遭到直接的經濟損失。但如今隨著人們越來越多的在互聯網上消費,經過網絡的錢也越來越多,病毒集團也越來越多將手伸進大眾網民的電子錢包。
記者:你當時做這個有沒有失過手?
知情者:我覺得你說的失手是不是被抓?現在我不清楚,但是當年相關的公安機關,他沒有相關的人員技術進行對此追蹤,所以說對于像殺毒軟件廠商,或者游戲廠商的話,他最多把你殺掉而已,他對背后的挖掘,他也沒有更多的。
記者:把病毒給你殺掉而已。
知情者:對,他也沒有更多的義務挖這個東西。